武夷山市以打造“志愿服務之城”為目標,以“強基礎、促規范、樹品牌”為載體,于2018年11月掛牌成立志愿服務總隊,有效對接百姓民生,積極融入發展大局,有序推進志愿服務與基層治理“雙向融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冊志愿者3.8萬人,各類志愿服務組織300余支。 搭平臺、夯基礎,推動志愿服務更“實” 強化陣地建設。志愿服務總隊堅持有場所、有標識、有隊伍、有機制、有臺賬、有項目,有活動“七有”建設標準,依托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集宣傳教育、志愿服務、關心幫扶、志愿者之家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志愿服務提供陣地保障。同時,為將志愿服務延伸至服務群眾、助推治理的“最后一米”,在鄉鎮(街道)、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組建142個志愿服務分隊,協助總隊負責本區域志愿服務工作,實現鄉鎮(街道)、村(社區)志愿服務全覆蓋。 健全組織體系。探索推行“1+9+N”運行模式,即以志愿服務總隊為軸,打造衛生健康、文化體育、科普服務等9個志愿服務平臺和愉悅社工、藍天救援、禁毒協會等N個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并先后組建了郭忠志愿服務隊、“三茶統籌”志愿服務隊、紅色文化小小講解員、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隊、公益音樂傳播志愿服務隊等多支公益性志愿服務組織,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秩序維護、應急救助、暖心幫扶等志愿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 提升隊伍素質。堅持請進來“課堂學”、走出去“實踐學”,先后邀請福建省善才慈善公益研究院等各領域專家開展專題培訓和沙龍活動,提升志愿者服務技能水平。積極對接武夷山職業學院等單位,對志愿者隊伍的品牌建設、財務管理、活動管理等領域進行專題輔導,助推提升志愿服務項目管理能力。 建機制、促規范,推動志愿服務更“優” 特惠普惠廣覆蓋。聚焦群眾所思、所需、所盼,突出志愿服務的“特惠性”,梳理推出“家庭教育”“扶貧幫困”“關愛留守兒童”“科特派”“義診”“搶險救援”等志愿服務項目清單,滿足不同群體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突出志愿服務的“普惠性”,創新開展“農村大喇叭”“公益音樂傳播”“鄉里鄉親”鄰里守望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16萬人,切實將志愿服務送到基層、落到基層,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 “四單”聯動強服務。建立“群眾點單、總隊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志愿服務閉環管理機制,圍繞收集梳理的志愿服務項目,堅持“一月一主題、一月一計劃”,開展“解鎖微心愿”“群眾一呼、志愿百應”“情暖重陽”等主題活動300余場次,推動點對點、一對一的精細化對接、精準化服務。 激勵保障促長效。探索推行“亮積分、爭優秀”志愿服務積分制,牽頭制定《武夷山青年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保障辦法》,依據志愿者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服務時長,對積極主動參與服務群眾、助力基層治理等進行“積分”,并將表現好、服務優、有愛心的47名志愿者優先推薦作為發展黨員“推優”對象及志愿服務之星、志愿服務標兵、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評先評優人選,推動形成志愿服務人人知曉、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育品牌、樹形象,推動志愿服務更“活” 突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項目建設、茶文旅產業發展等全市重點,堅持“突出優勢、示范帶動、資源共享、發展同頻”,培育形成武夷山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 打造“溪言習語”志愿服務宣講品牌。創新推出“福小宣·溪言習語”“福小宣·茗人茗言”等志愿服務理論宣講品牌,組建“溪言習語”志愿服務隊,結合武夷山綠色發展成果,用一個個鮮活“小故事”講活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大道理”。“竹筏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入選福建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案例,并獲2023年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打造“小紅袍”志愿服務品牌。圍繞武夷山茶文旅特色產業,開展“青春武夷、志愿同行”等志愿服務活動,組建“團干部+團員青年+青年社會組織+學生志愿者”的文旅志愿服務隊,常態化在景區開展咨詢解答、客流疏導、景點指引等志愿服務,并服務“茶博會”“馬拉松”“超級山徑賽”等大型賽會活動20余場1.3萬余人次。 打造“環帶青年”志愿服務品牌。成立“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青年志愿服務隊,組織220余名青年志愿者,助力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運營,為打造世界級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福建會客廳貢獻志愿者力量;在全市青少年兒童中選拔140名“武夷之聲”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小小推介官,在三才峰、燕子窠、月亮灣等觀景臺打卡點上崗實踐,為近萬名游客提供志愿講解服務。 打造“老黨員工作室”志愿服務品牌。以“中國好人”郭忠牽頭組建的志愿服務隊,每天堅持在公園、醫院等重點區域開展開水提供、手機充電、血壓測量、失物招領、診療引導、秩序維護等便民服務,并先后到全市城鄉中小學,作思政教育、宣講報告100余場次,進一步弘揚正能量,倡導真善美。目前,郭忠志愿服務隊已成為武夷山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群眾口中的“最美夕陽紅”、建設“三美”武夷征程中的一道靚麗風景。(中共武夷山市委文明辦 彭美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