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精粹 培育時代新人——建陽區教育系統多舉措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2024-12-13 17:33:48? ?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這是建陽一中《建本的傳承與開發》校本課程上的一幕,該校把“建陽建本雕版印刷”引入課堂,讓學生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將雕刻好的版面固定,用刷子蘸墨均勻刷在雕版上,接著將白紙覆于版上,再拿干凈刷子輕輕拍打整個紙面,使印版上的圖文清晰地轉印到紙張上。“哇,原來古人就是這樣刻印書籍的,太有智慧了。”在建陽一中圖書館的建本主題館里,學生們雀躍起來。這是建陽一中《建本的傳承與開發》校本課程上的一幕,該校把“建陽建本雕版印刷”引入課堂,讓學生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福建省建陽第一中學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建本雕刻和印刷知識 建陽區教育局供圖 建陽是朱子宋慈故里,建本建盞之鄉。據統計,建陽區轄區內中小學、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43所,共3275名教師和52992名學生。 厚植文化自信之根,傳承中華文明之魂。近年來,建陽區教育系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充分發揮“朱子文化、建本文化、建盞文化、宋慈文化”四大文化名片的獨特魅力,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學校特色發展 2016年,建陽區正式啟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2020年,建陽區教育局成立校園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及工作指導組,指導學校分批次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創建;明確從朱子文化、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宋慈文化、建本文化、建盞文化、建茶文化等)、傳統經典誦讀教育、優秀傳統美德教育等五個方面擴面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2022年,區教育局機關黨委將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納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黨建工作要點、學校黨支部工作計劃中,列入建陽區教育局領導班子、各校黨組織大興調查研究的調研項目。2023年,區教育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朱子文化進校園、培養“四個自信”時代新人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推動鄉土文化進校園的工作方案》,重點從四個結合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召開建陽區朱子文化進校園工作推進會,實現朱子文化進校園工作全覆蓋…… “近年來,建陽區教育系統按照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形成常態的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重點緊扣‘四個結合’(與黨建業務相結合、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校園文化相結合、與協同教育相結合)、‘四個抓手’(以讀本配置為抓手、以師資培養為抓手、以考試評價為抓手、以主題活動為抓手),持續深入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在突出朱子、宋慈、建本、建盞文化特色,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建陽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翁少敏表示。 圖為建陽區水吉中學學生在觀摩學習建盞制作技藝建陽區教育局供圖 近年來,建陽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區實驗小學等4所南平市朱子文化進校園試點校、建陽一中等12所建陽區鄉土文化進校園試點校的示范引領作用,精心培育一批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校園。2019年以來,建陽水吉中學的《建窯建盞工藝(制作和研發)》、水吉中心小學的《建盞陶藝特色》、漳墩中心小學的《種管采制泡 汗瀝茶韻飄》、建陽一中的《挖掘建本非遺文化 構建特色勞動校本課程》、麻沙中心小學的《百草園特色勞動教育基地》等5個案例,入選福建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建陽區實驗小學《頌研朱子經典不輟 景賢養正守望傳統》、曼山小學《陽光體育,快樂足球》、西門小學《“傳承傳統文化,深化養成教育”圍棋特色德育工作案例》、建師附小的《五育并舉促發展,朱子文化潤心田》等4個案例,入選福建省“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2021-2023年,征集匯編建陽區校園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典型案例46篇,全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形成“一校一特色”的良好態勢。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讓傳統文化落地生根 “這是油滴盞,這是兔毫盞,這是鷓鴣斑……”在實地參觀“水吉中學建盞校本課程實踐基地”——“許家有盞”和“傳古堂”時,七年級二班學生們把從龍窯邊“撿”來的建盞碎片按照花紋分類歸置、鑒別。2019年以來,建陽水吉中學將建盞設置為學校特色課程,在初中組建3個建盞特色班,聘請建盞制作大師到校授課,課程包括建盞理論知識、瓷器鑒賞課、手工操作課等;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建陽區實驗小學一年級3班的語文課堂上,瑯瑯讀書聲如清泉流淌。根據課程安排,該校各年級教師安排每周一課時,遴選朱子傳統文化經典,闡釋朱子文化精神內涵,讓學生在誦讀中獲得經典熏陶; …… 課堂是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進校園、入課堂,建陽區教育局強化規劃指導,引導各中小學校結合本校實際,開設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校本課程,以德潤身,以文化人。近年來,創編一批鄉土文化系列校本課程,如水吉中學的《大器有形》(2019年榮獲福建省校本精品課程獎)、水吉中心小學的《水吉陶藝》、建陽一中的《建本的傳承與開發》、麻沙中心小學的《建本》、崇雒學校的《宋慈》、將口中學的《榆溪約茶》、漳墩民族中學的《畬鄉民族體育》、水東幼兒園的《樂心養德》等一系列具有建陽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引導學生了解建陽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精神內涵。 建陽區實驗小學開展課后服務朱子文化社團展示活動,社團孩子表演音詩畫《九曲春日》 建陽區教育局供圖 同時,創新教學模式,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科課堂教學相結合。各中小學校在語文課堂中增加朱子經典詩詞賞析、本土文學作品解讀;將朱子文化貫穿于品德教育課程中,深入解讀朱子理學思想,引導學生傳承尊師重道等優秀品德;在美術課上,以建盞造型為靈感進行繪畫創作,提升審美能力;在科學課上,講解建盞燒制的物理化學原理,關聯到建本紙張制作的相關知識;在體育課上,開展高腳競速、蹴球、陀螺、射弩、傳統武術等特色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熏陶中,立德樹人,獲得全面發展。 此外,為推進朱子文化等傳統文化進課堂,全區著力提升主題教育系列化水平,設置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內容《走進朱熹》系列課程(《不尋常的少年》《坎坷為官路》《存天理 滅人欲》《遲來的真相》),征集分年級朱子文化主題教學設計138篇、教學課件28個,發放《朱子文化進校園優秀教案匯編》近700本,進行朱子文化主題課堂教學260余節,提升傳統文化教學能力,厚植優秀傳統文化地基。 營造濃厚文化氛圍,著力涵育時代新人 校園文化浸人心,環境育人潤無聲。近年來,建陽區各中小學校積極打造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校園景觀: 為讓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浸潤學生心靈,建陽一中把本土四大文化元素融入到學校基層建設中,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育人功能,在圖書館內建設朱子主題館、宋慈主題館、建盞主題館、建本研究室,專門收藏與朱子、建本、建盞、宋慈相關的書籍、畫冊、實物等資料,方便學生借閱學習,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建陽二中、建陽實驗小學、建陽師范附屬小學、黃坑中學等學校,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設置朱子雕像,文化長廊、讀書亭等,展示學生創作的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作品,如朱子詩詞書法、建盞繪畫、建本手抄報等,讓校園處處彌漫著傳統文化的書香氣息。麻沙中心小學依托建本之鄉資源優勢,開設雕版印刷技藝研究室,在學校文化長廊中開辟“建本風采板塊”,在學生教室設建本作品展示區,將學生的建本作品懸掛在學校樓前及樓道兩側,讓建本作品扮靚校園。建陽崇雒學校以宋慈文化為切入口,打造富有宋慈文化的校園環境,創設“宋慈鄉村學校法律體驗中心”,這是集少年模擬法庭、宋慈文化展示、禁毒宣傳教育、家長普法課堂等為一體的實體平臺,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建陽二中朱子廣場,右邊是朱子文化墻,中間是朱熹銅像 建陽區教育局供圖 與此同時,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陽區教育系統依托各校校園文化特色,定期舉辦多樣化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去年,開展區教育系統“千年文脈 活源毓秀”朱子文化演講誦讀大賽,近800名師生參加;全區高中校舉行“朱子成年禮”儀式,2100余名學生參加;全區中小學幼兒園舉行“朱子敬師禮”活動,5.1萬名學生參加;開展南平市朱子文化小小講解員比賽;還將朱子文化和鄉土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社團、“嘉禾杯”講故事演講比賽、整本書閱讀競賽、課后服務課程等主題活動,校園優秀傳統文化呈現形式多樣。 此外,全區還結合城鄉學科教學教研片區共同體活動,開展朱子文化和鄉土文化校際交流;組織師生和家長,到考亭書院、莒口寒泉精舍、黃坑朱文公紀念館、崇雒宋慈紀念園、三色書坊、武夷花花世界、南平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等校外教育場所,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研學實踐教育活動,這些活動不僅面向全體學生,還吸引了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文化生態。 “下一步,建陽區教育系統將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加強師資培養,拓展活動形式,促進文化交流,持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培育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時代新人。”建陽區教育局德育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閩北日報 蔣雪嬌 陳秀鳳 陳澤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