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浦城縣永興鎮銀場村文明實踐廣場,華燈閃耀,村民們手搖蒲扇,領著孩童,陸續聚攏而來,鎮“福小宣·閩北講習班·‘浦’新篇”文明實踐宣講隊趁著村民晚間閑暇,來到這里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納涼”宣講活動。宣講員們走入人群,以“面對面”“零距離”的互動方式,向村民們宣講政策法規、普及安全知識、共話文明新風。 “天上不會掉餡餅,凡是涉及用自己身份信息為陌生人辦業務的,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千萬別被所謂的‘高回報’沖昏頭腦,守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銀行卡,就是守好自家的‘錢袋子’。”活動伊始,永興鎮農村信用社主任、宣講員范盛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現場群眾解釋了“職業背債人”的慣用套路。揭露了征信修復、空殼包裝、冒名擔保、內部通道等四種詐騙話術,提醒大家切勿輕信“無需還款”“快速致富”“快速貸款”“消除不良記錄”等虛假承諾,強調保護個人身份證、銀行卡信息的重要性,還針對村民們關心的大學生助學貸款政策,一一作了解答和說明。 永興司法所所長、宣講員馬福忠以村民們熟知的案例為切入點,進入了司法案例解讀的環節。通過剖析發生在身邊的民間借貸、鄉村鄰里、婚姻家庭、合同等糾紛中的法律關系問題,以案釋法,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法律知識,提醒大家遇到問題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意氣用事。 “這些案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聽了之后特別有感觸,以后遇到類似情況就知道該怎么處理了。”村民王大叔頗有感觸地說。 “騎電動車一定要戴頭盔,過馬路要左右看,農用車不能載人……”這些看似平常的話語,卻是永興道安辦干部、宣講員李秀愛反復強調的重點。她結合《福建省非機動車管理辦法》以及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分析了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危害,提醒村民無論是騎車、開車還是走路,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絕交通違法行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出行安全。 “阿姨,老人在世時,多陪陪、多照顧,吃好穿暖、心情舒暢,比走后大擺宴席、燒紙扎房子強百倍!咱提倡‘三不’:不鋪張、不浪費、不攀比,心意到了就行。”宣講員們緊扣“殯葬改革、倡導厚養薄葬、破除喪葬陋習、文明低碳祭掃、踐行移風易俗”等內容,用最樸實的語言,把推動移風易俗的道理掰開了、揉碎了講給鄉親們聽,讓文明殯葬的新觀念悄悄地扎下了根。 此次“納涼”宣講活動貼近農村生活實際,內容豐富實用,讓村民在涼爽的晚風中學到政策法規、安全知識,增強移風易俗意識。下一步,永興鎮將繼續深入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宣講活動,把政策、法律、安全知識等內容送到群眾身邊,倡導移風易俗、推動文明新風,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中共浦城縣委文明辦 姚華芳 永興鎮 王錦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