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舉行2025年“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啟動儀式,這一活動自2023年首次開展以來,已連續舉辦三季,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生動反映新時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新作為。 從“文明中國”,我們看到了素質中國。杭州,一條斑馬線上的文明從這里出發,如今已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上海,一條“文明旅游專列”,將“文明”貫穿游程,讓列車成為移動宣教平臺;北京,早在2016年就發布了文明養犬公約和“寵愛手冊”等,讓文明養犬深入人心。今時今日,文明之舉隨處可見,文明之風勁吹城鄉,國人的文明素質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對外交流中,中國人的溫良儉讓、謙和有禮,贏得了外國友人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人能夠主動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排隊禮讓、文明用語,這些點滴細節無不映證著禮儀中國的悄然復興。 從“文明中國”,我們看到了顏值中國。從1995的張家港市開始,文明城市創建歷經30年,讓全國各地城鄉精神文明面貌煥然一新。城市中,干凈整潔的街道、秩序井然的交通、豐富多樣的文化設施,構建起一幅幅充滿活力與文明氣息的都市畫卷;鄉村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特色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傳統民俗文化得到傳承與創新,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蔚然成風。過去,城鄉分界明顯;如今,城鄉攜手共建。群眾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優美舒適,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融洽,城鄉處處洋溢著文明之美。 從“文明中國”,我們看到了活力中國。2018年10月,中央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在京召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專題會議。從此,文明實踐活動如星星之火,在華夏大地遍地燎原。通過“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我們看到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正成為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陣地堡壘,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各地群眾性文化活動如火如荼,人們在文化“村”晚、文明集市等活動中增進交流、共享歡樂,激發了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形式多樣的文明活動已然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展現出文明中國的蓬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持續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之花在中華大地綻放得更加絢爛,讓“美美與共”的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匯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共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