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復,方行遠……”7月1日晚,在政和縣廖俊波先進事跡傳習地報告廳內,由福建人民藝術劇院擔綱演出的《人民樵夫廖俊波》情景黨課在此首演。 舞臺之上,時空交錯。4位敘述者串聯起廖俊波同志在政和縣嘔心瀝血的奮斗畫卷,廖俊波同志親屬、全縣黨員干部及“學習廖俊波標兵”代表等近600人共同觀看。演出結束,經久不息的掌聲傳遞著高山仰止、見賢思齊的澎湃力量。 這正是政和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全縣上下向谷文昌、廖俊波同志學習,深化拓展“深學廖俊波、‘三爭’作表率”實踐活動的生動寫照。 “綠起來、活起來、游起來” “綠起來、活起來、游起來。”這是廖俊波同志主政政和期間對鄉村發展提出的理念。這些年來,政和縣黨員干部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夏日周末,驅車沿著紅黃藍三色涂裝的旅游公路前往政和縣嶺腰鄉錦屏村,一程山水,草木青蔥。(下轉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這里的風夾帶著涼意撲面而來,很適合康養。”浙江游客李先生說。 錦屏村是國家3A級景區,因山似錦屏列,水如翡翠冷,故得名“翡翠錦屏”。境內有千手觀音柳、古銀洞、虎頭漈瀑布等景點,因澗水清澈碧綠,也有著“小九寨溝”的美譽。 “近年來,錦屏村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通過‘黨建體檢’,先后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等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工程。我們還活化利用閑置農房,改造成民宿、農家樂、小酒館等新業態。今年1月至6月,錦屏村的客流量達9.6萬人次。”錦屏村駐村第一書記廖思維介紹。 錦屏村的發展是政和縣深化“一統二引三聚合”機制,抓好黨建體檢“后半篇”文章,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縮影。如今的政和縣,像錦屏村一樣,堅持“綠起來、活起來、游起來”的思路,帶動鄉村旅游發展的村子還有很多:石圳村、念山村、稠嶺村、王山口村、新康村…… 近年來,政和縣積極響應國家文旅融合發展戰略,著力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主動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加快構建以佛子山、洞宮山、石圳灣為“金三角”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全力打造“云上政和”文旅IP,榮獲了“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中國最佳生態康養旅游名縣”等眾多榮譽稱號。依托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大力發展高山經濟,統籌“茶竹旅”融合發展,推出了尋茶訪竹體驗游、廖俊波事跡紅色研學游、“18℃夏天”生態康養游三條特色旅游線路,致力于將政和打造成為福州都市圈的“后花園”。 每年給群眾一個驚喜 6月28日,在“政和新城”核心區內,一座以竹木裝飾材料為主的新城綜合交通樞紐正如火如荼建設。“這座總投資6000萬元的現代化交通樞紐,集農村客運、公交服務停車泊位、旅客集散等多功能于一體,預計今年9月投用。”政和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一域謀發展,為全域做貢獻。近年來,政和縣立足“小縣大城關”發展格局和“西進南擴”發展方向,把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面積8平方公里的“政和新城”,作為打造閩浙邊現代化生態新城的先行實踐區,實施投資超56億元,涵蓋28個重點項目。 新城建設日新月異,老城建設煥然一新。2024年以來,政和縣積極實施城區背街小巷設施提升(二期)工程,對七星街文明路等42條巷道進行改造,改造內容包括瀝青路面、給排水、電力通信、照明橋架等附屬工程,改造面積共計約3萬平方米。 在民生保障方面,當地持續深化“坐坐群眾的小板凳”機制,滾動更新實施廖俊波體育中心等民生工程36項為民辦實事項目、總投資4.5億元,組建“4+N”全民健康醫防融合網格化服務團隊67支,搭建智慧共享中藥房平臺,全域打造“幸福里”社區、“共富農場”,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與此同時,集成打造黨群連心家園、就業創業家園,在服務4萬余名進城黨員群眾的基礎上,延伸黨群連心家園內涵,開展人才“回家”行動,探索“星伙人”幫帶機制,吸引289名“鄉村振興合伙人”返鄉就業創業,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企業建到哪兒,服務就跟到哪兒 7月1日,中共政和縣機械裝備產業鏈委員會在政和經濟開發區揭牌成立,這是當地推動機械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也是強化黨對產業鏈統籌引領的重要舉措。 在新落成的通用設備制造產業科創園,福建東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許啟指著拔地而起的標準化廠房說:“當初就是被開發區‘保姆式’服務打動的!”去年端午返鄉時的一次閑聊,讓他萌生了回鄉投資的念頭。 企業建到哪兒,服務就跟到哪兒。從項目選址到土地審批,開發區成立專班全程代辦,甚至協調電力部門提前完成雙回路供電改造。如今,總投資5.1億元的智能襯布生產基地即將投產,預計年產值突破6億元。 服務態度真情實意,政策優惠真金白銀。開發區還創新推出了共享實驗室、檢測設備等資源共享制度,從研發補貼到設備購置獎勵,從人才公寓到子女入學保障,全方位政策支持讓企業輕裝上陣。 這些精準滴灌的服務、政策組合拳成效顯著:開發區現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業5家。2024年,共撥付惠企資金1719.41萬元(含投產獎勵821.34萬元、綠色轉型補助180萬元),有力助推了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突破和企業創新動能的提升。 截至2024年,政和經濟開發區已入駐企業126家,初步形成以機械裝備為主,竹制品深加工、食品加工為輔的“1+2”產業布局。在2024年公布的福建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位列山區開發區第1名。 下一步,政和縣將堅持黨建引領,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切實把總書記的囑托貫徹好、把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落實好,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細化實化“五增”重點,深化落實鄉村建設等5個“1+1”機制,打造“遠學谷文昌、近學廖俊波”的新時代黨性教育品牌,奮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書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篇章。(福建日報 曾大龍 李世翔 黃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