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東游鎮,翠綠的玉米地隨風輕舞,田園芬芳中,一座集休閑、文化、惠民于一體的多功能口袋公園悄然綻放。這里不僅是居民休憩的“詩意角落”,更成為文明創建的“微陣地”,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傳播文明理念,滋養鄉風民風。 東游鎮口袋公園微景觀 黃善梓 攝 漫步口袋公園,移步易景皆見文明:“我們如此熱愛東游”藝術墻前纖塵不染,粉色長椅已成網紅打卡點;步道旁“玉米人”雕塑張開雙臂,講述著“鮮食玉米之鄉”的產業故事;各色草帽亭下,村民們游玩后自覺帶走垃圾,展現淳樸民風。最妙處在中央“微田園”——向日葵與竹籬相映成趣,將“兩山”理念化作詩意風景。 公園的標準化停車場與便民加水站,是文明創建的“隱形抓手”。過去,貨車在路邊隨意停放加水,既存在安全隱患又影響交通,如今56個車位與規范加水區讓集鎮秩序煥然一新。“現在停車加水文明又方便,生意也更好了!”加水站經營者老葉的感慨,道出了“小設施”推動“大文明”的實效。 東游鎮口袋公園微景觀 黃善梓 攝 口袋公園的“微田園”不僅是景觀,更成為文明實踐課堂,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在此開展“助力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明鄉風大家談”等活動,以接地氣的方式讓政策與文明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鎮里組織農技專家在此講解農業種植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倡導綠色農業;“福小宣·閩北講習班”宣講員利用草帽亭開設“君子文化大講堂”,宣傳黨城村“忠、孝、廉、潔”的朱子家訓。一場場活動將黨的創新理論、農耕文明智慧轉化為群眾語言,讓公園“活”起來、“熱”起來。 如今,這座口袋公園正以其多維度的文明感染力,悄然改變著集鎮風貌——亂停車的少了,禮讓的多了;陳規陋習淡了,文化活動火了。東游鎮以“小口袋”彰顯“大文明”,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精神動力。(建甌市委文明辦 東游鎮 黃善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