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晨曦微露時環衛工人揮動掃帚,當夜幕降臨時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當鋼筋水泥間建筑工人揮灑汗水……無數勞動者用雙手編織著社會發展的經緯。尊重,不僅是對勞動者最真摯的敬意,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唯有在觀念、言行與社會層面全方位踐行尊重,才能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是尊重勞動者的思想根基。長期以來,社會中存在職業偏見,將工作分為“高低貴賤”,這種陳舊觀念不僅傷害勞動者的尊嚴,也阻礙社會公平發展。事實上,從田間地頭的農民到實驗室里的科研人員,從穿梭街巷的外賣騎手到教書育人的教師,每個崗位都是社會運轉不可或缺的齒輪。無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凝聚著智慧與汗水,都值得被尊重。我們應摒棄偏見,以平等視角看待每一種職業,讓“勞動創造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讓尊重勞動者成為全社會的價值共識。 尊重勞動者,更需將觀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日常生活中,一句真誠的“謝謝”、一個善意的微笑,都能讓勞動者感受到溫暖;自覺維護公共環境、遵守社會秩序,就是對環衛、安保等勞動者勞動成果的珍惜;理性溝通、相互體諒,是對服務行業工作者的尊重。在工作場景中,企業管理者應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完善薪酬福利與勞動保護制度;同事之間應相互理解,摒棄職場歧視與霸凌。這些看似細微的舉動,實則是尊重勞動者最生動的注腳,讓尊重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融入生活點滴的溫暖。 政府與社會各界要齊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氛圍。政府應完善勞動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欠薪、職場歧視等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拓寬技能人才上升通道,讓勞動者在付出勞動的同時收獲尊嚴與成長。社會媒體要發揮輿論引導作用,講好勞動者故事,展現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堅守,激發公眾對勞動的認同感與敬畏心。企業與社會組織也應積極參與,通過設立勞動者關愛基金、開展公益活動等方式,傳遞社會溫暖。當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關愛勞動者的合力,才能讓每一位奮斗者感受到公平與尊嚴。 尊重勞動者,就是尊重社會的根基與未來。從觀念革新到言行實踐,從個人行動到社會共建,唯有讓尊重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文化,才能讓勞動精神薪火相傳,讓每一位勞動者在奮斗中綻放光彩,共同繪就社會進步的壯美畫卷。(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