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新聲共悠揚,演繹世間百態長。近日,建甌市文昌越劇團回到初創地建甌市小松鎮演繹越劇經典曲目,為廣大村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真正展現出了文化“樂民心 惠民生”的美好景象。 鑼鼓陣陣,傾情開唱。在小松鎮龔墩村龍鞍崗,《大發財》《齊王訪賢》《金殿認子》《雙鞋記》等12個經典越劇輪番上演,唱腔柔美細膩,情感深刻表達,場景精致真實,使人仿佛置身于古典小說中回味無窮,看得臺下觀眾如癡如醉、連聲叫好。其中,《三喜臨門》《狄虎招親》等七夕應景曲目,展現古代社會的風土人情和婚姻家庭觀念,以輕松幽默的方式探討了家庭、親情與愛情等主題,以古鑒今,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我平時在家中也會用手機播放《梁祝》《二泉映月》等越劇,自己唱一唱片段,這樣的現場版很對胃口、很過癮。”一位村民表示。 成立于1997年的文昌越劇團,在建甌越劇票友圈內鼎鼎有名,20余年以來立足建甌、走向外市,將文化的“種子”撒在農村并生根發芽,受邀演出多達上千場。同時,積極適應時代變化,展現創新精神,針對農村一些陳舊觀念,越劇團創作出一批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文藝節目,讓村民在笑聲中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到法律知識,在“小舞臺”講述“大道理”,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內涵更豐富,實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建甌市小松鎮找準了文化傳承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共鳴點,將鄉土文化融入文明實踐建設,將內容豐富的文化大餐送到百姓家門口,成為該鎮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展望未來,該鎮將持續活化利用龍鞍崗、聚奎書院、百姓大舞臺等文明實踐陣地,保護和傳承本地特色文化,不斷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方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推動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邁進。(建甌市委文明辦/湯維明 建甌市小松鎮/陳海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