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最美的風景。讓我們一起加入到踐行和傳播文明旅游的隊伍中來!”在“以青春之名 行文明之旅”——2024年全國大學生文明旅游暑期實踐活動啟動儀式上,大學生團隊代表發出青春澎湃的倡議。(中國青年報)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家門,領略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游客就像行走的鏡子,舉手投足間映射出的就是文明的影子,在享受美好旅程的同時,我們應該意識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性。 “請把您的垃圾帶走,請將您的美德留下”“留下一路潔凈,帶走一身快樂”……這樣的文明旅游溫馨提示牌在各個景區都可以見到。旅人也是旅程中的風景,文明旅游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每個游客應盡的義務。 行為規范是文明旅游的核心。2006年10月2日,中央文明辦聯合國家旅游局公布了《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詳細規定了游客應盡的義務,每一位游客都應當自覺遵守,做到維護環境衛生、遵守公共秩序、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文物古跡、愛惜公共設施、尊重別人權利、講究以禮待人、提倡健康娛樂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實則體現了游客的素質和對旅游地的尊重,只有當每個人都遵守行為規范,旅游環境才能更加美好。 尊重當地文化是文明旅游的基本要求。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作為游客,我們應該尊重并理解當地的文化,避免做出冒犯他人的行為。例如,在參觀寺廟或教堂時,要遵守當地的宗教禮儀,不穿暴露或不當的服裝,不大聲喧嘩,不隨意拍照。這不僅有助于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還能讓游客更加深入地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 友善待人態度是文明旅游的重要品質。旅游是一個放松身心、愉悅心情的過程,但有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面對他人的困難和需要幫助時,我們應當伸出援手、給予關愛。友善待人不僅能讓我們自己感受到快樂,還能傳遞正能量、營造和諧的旅游氛圍。 安全出行是文明旅游的重要前提。《2023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發生戶外探險事故425起,同比增長14.2%,這個數據給出了深刻的警醒和教訓。在外出旅行時,應提前做好行程規劃和準備,選擇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旅行路線,做到不在危險區域逗留,時刻注意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天氣變化和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做好防范措施和應急準備。 文明旅游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和自覺踐行,讓我們攜手努力,從自身做起,共同打造一個文明、和諧、美好的旅游環境,讓每一趟旅途遍開文明之花。(中共南平市委文明辦 謝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