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武夷山市新豐街道三個村圍繞村民普遍關心的問題,按照村情“量體裁衣”,融合鄉村特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移風易俗條款,讓村規民約更“合身”。 村規民約“立得穩”,移風易俗“有特色”。“村鄰和睦,互幫互助,移風易俗,反對迷信……”里洋村村口公告欄上村規民約“四字經”格外顯眼,與村中道路整潔寬敞、房屋錯落有致、房前屋后花園點綴,入眼皆是欣欣向榮的美麗鄉村新風貌。里洋村利用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群眾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村民的意見建議。組織人員入戶摸排高價彩禮、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陋習的實際情況,確定治理重點,對村規民約不斷完善,修訂出易牢記、易落實的村規民約,讓村民成為村規民約的制定者和踐行者。“自從村里制定了村規民約,村民們素質提高了,村莊環境越來越美,鄰里相處更加和睦,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闭f起村規民約,里洋村村民紛紛點贊。 村規民約“記得住”,移風易俗“有突破”。洋墩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孝老愛親、低碳環保、文明祭祀、勤儉節約、平安三率等相關內容宣傳宣講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通過宣講的方式,向村民宣傳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并向村民講述拒絕高價彩禮、提倡喜事儉辦、喪事簡辦的原因與好處,倡導村民自覺踐行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洋墩村還逐步推進基層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文明新風,傳承優秀文化。把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引進農村、送到基層,為農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糧。同時同步采取“文明實踐+移風易俗”、“傳統節日+移風易俗”、“線上線下+移風易俗”等多種形式全方位開展宣傳引導工作,提高群眾知曉率,讓文明新風漸入人心。 村規民約“行得遠”,移風易俗“有看點”。為提升全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培育文明、良好、淳樸的民風,五里村在強化宣傳引導的基礎上,創新思路、細化舉措,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努力使村規民約“接地氣”,移風易俗“有底氣”。通過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一系列評選活動,培育村民積極向上的思想,充分發揮村“兩委”干部、黨員、道德模范等的示范帶頭作用,帶頭執行村規民約,定期召開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大會,村里大事小事同群眾商量,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將整體工作置于群眾監督之下,讓群眾參與到村級具體工作中來,實現公開透明,共同促進村級發展。 接下來,新豐街道將持續發揮好村規民約的推動作用,把村規民約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讓村民行為有準則、有“標尺”,將村規民約“約”進心中,讓鄉風文明熏陶群眾生活,讓移風易俗浸潤村民心田。(中共武夷山市委文明辦 周潔 王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