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內,女,群眾,水族,1978年3月出生,永興鎮永平村村民。 2002年吳華內從遙遠的貴州嫁入永平村,22年來,她毫無怨言地照顧身患殘疾智力如孩童般的姑子,照顧體弱多病的公婆,學習開插秧機、種竹蓀,用柔弱的身軀撐起一個家。 2023年11月被浦城縣文明委授予第四屆浦城縣道德模范(孝老愛親)榮譽稱號。 22年照顧先天腦癱姑子不言悔 姑子先天腦癱、公公年邁體弱、婆婆常年哮喘、家里只有幾間低矮破舊的瓦房……吳華內從遙遠的貴州嫁入永平村,第一腳邁進丈夫家中的那一刻,她有一種想逃避的念頭,但又深感丈夫的不易和肩上的責任,于是從結婚第一天起,她就毫無怨言地照顧著先天腦癱智力如孩童般的姑子,這一堅持就是22年。 吳華內的姑子今年53歲,先天腦癱導致她的智力和行為舉止都像個三四歲的孩童,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常常是你講東她講西,語言不通的吳華內跟姑子之間的相處更為困難。吳華內剛結婚時,姑子吃飯、穿衣都需要人幫忙,幫姑子洗澡更是一個大難題。夏天天氣炎熱,姑子卻不愛每天洗澡,而且她分不清冷熱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熱水燙傷,洗澡時她又像孩子玩水一樣到處潑水卻不知道擦洗身體,所以每次幫姑子洗完澡,吳華內都全身濕透,有汗水也有洗澡水,整個人都像虛脫了一般。盡管如此,她還是每天都把姑子照顧得干凈清爽,受她影響,姑子也養成了講衛生的習慣。家里建新房時,吳華內第一個想到要幫姑子的臥室安裝抽水馬桶。但是從此她又多了一件事,姑子總是會忘記沖馬桶,都需要她代勞。 如今22年過去了,姑子和吳華內的關系越來越好,每天都黏著她,也最聽她的話。智力如孩童的姑子心里非常明白吳華內是這個家中對她最好的人。 悉心照顧體弱公婆不言累 每當天氣變化,或是早晚轉涼時,婆婆就會身體不適。吳華內總是陪在身邊,耐心地詢問婆婆癥狀,為她撫背順氣,洗腳按摩。一得空閑就坐在婆婆身邊,陪她聊聊天拉拉家常。在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婆婆的身體狀況得以好轉。可是兩年前的一場大病讓婆婆的情況急轉直下,如今雙手顫抖,腿腳不便。公公年老體弱,佝僂著背一臉擔憂地看著老伴。吳華內和丈夫的負擔更重了,她說:“當時家里的房子是借錢蓋的,欠了很多錢,一大家子都要靠我們兩個人照顧,生活怎么會這么苦,也產生過逃避的念頭,但是如果我走了,就剩他一個人照顧這一家老小了,他肯定也很難。”于是吳華內咬牙堅持著,每天起早貪黑,一如既往地照顧著婆婆,讓這個因婆婆患病而陰霾籠罩的家又重新充滿了歡聲笑語。 弱女子撐起一個家不言苦 婚后吳華內生育了一對子女,一家7口人的生活重任都壓在了夫妻倆的身上。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吳華內學會了使用插秧機,嘗試種植食用菌竹蓀,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慢慢地改善了家里的生活。2023年9月,吳華內被一輛小貨車撞傷,盆骨骨裂到南平做了手術,身體尚未完全恢復的她今年正月初十又到當地圣農企業上班,為了多賺工資補貼家用,常常主動申請加班。她說:“我相信,只要我去努力,生活一定會越過越好。有我在的一天,有一口我吃的,就有他們吃的,我永遠也不會放棄,因為他們是我的家人。” (供稿人:浦城縣委文明辦 林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