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紅的燈籠,在幸福中搖曳;團圓的月亮,在夜空中溫婉。2月23日,松溪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歡歡喜喜鬧元宵”親子手工燈籠制作活動,旨在讓孩子們通過親手制作燈籠充分感受元宵節濃濃的節日氣氛,了解元宵節的傳統文化習俗,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志愿者講述完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后,便開始教授孩子們制作燈籠,仔細講解并展示了手工燈籠制作方法。孩子們早已按捺不住躍躍欲試的心,開始嘗試獨立制作。在志愿者和家長手把手的教學和指導下,他們全神貫注地制作,個個做得有模有樣,你折紙,他穿繩,不一會兒,一盞盞充滿美好寓意的龍年花燈便創作完成了,孩子們開心地欣賞著自己的作品,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活動現場。 ![]() 本次活動的開展,提升了孩子們的傳統文化素養,讓孩子們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收獲了快樂,同時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加強了家庭之間的密切聯系,共同護航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松溪縣委文明辦 葉曉娟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