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移風易俗是文明鄉風的關鍵。近年來,西津村以建章立制和陣地建設為基礎,以積分制、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文化活動五個維度為抓手,堅持硬件軟件相結合,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積分制:“激”出志愿服務新常態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西津村積極探索“黨建+積分”治理模式,村“兩委”牽頭組織成立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小組,網格員、黨員、群眾代表等作為成員統籌管理。推行“黨建引領、網格聯動、村民參與”的管理模式,制定符合西津村實際的積分事項清單。有效激發了村民們愛村、護村、建村的熱情,由過去的“要我參與”轉變為“我要參與”。 村規民約:“約”出尊親睦鄰新風尚 為了讓村規民約深入人心,西津村通過廣播、微信群、網格員敲門入戶等形式宣傳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們積極遵守村規民約各項制度,簡辦紅白喜事、摒除陳規陋習。堅持把村規民約作為有效提升村民道德文明素養的重要抓手,將“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與村規民約相結合,激勵更多群眾帶頭講文明、守村規,爭當模范。 道德評議會:“評”出鄉村文明新榜樣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升村民道德素養,西津村推選出政治思想好、辦事公道、群眾信得過的老黨員、老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員,定期召開道德評議會,評議不文明行為,同時評選村內勤勞致富、尊老孝親、助人為樂等先進典型,引領鄉風文明,倡導村民爭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和自覺實踐者。 紅白理事會:“理”出移風易俗新氣象 為倡導文明節儉的婚喪禮儀,西津村組織村干部、村內有威望的老黨員干部、村民代表、網格員等加入村紅白理事會,將紅白理事會作為推進鄉風文明的有力抓手,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制度,發揮好紅白理事會約束監督作用,及時掌握婚喪事宜情況,倡導村民自覺摒棄婚喪大操大辦、高額彩禮、鋪張浪費等不良習俗,助推婚喪文明新氣象。 畬族文化:“畫”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為大力弘揚并傳承畬族傳統文化,西津村里先后組織村干部和畬族村民到福安穆陽虎頭畬族村、康厝畬族鄉學習畬族文藝活動。村黨支部通過抓產業、優環境、帶增收,建成全縣村級最大的畬族文化廣場和畬鄉河鮮一條街,組建畬族文化小分隊,開展畬歌、畬舞、畬語、畬族美食培訓,舉辦畬族文化節,傳承畬歌畬舞和特色餐飲文化,為畬族文化傳承提供了嶄新空間。(政和縣委文明辦 政和縣石屯鎮 范蔚娟 張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