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明,1960年5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曾先后于小松小學、龍村小學及小松中學任教。扎根基層任教四十余載,他用汗水照亮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成長之路,曾多次被評為建甌市“優秀教師”“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而今,年逾花甲的他,在本應頤養天年的時候,舍棄閑暇愜意的退休生活,毅然懷著一顆“共產黨員身份永不退休”的向黨、敬黨、愛黨之心,擔任建甌市武夷花園小區第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任職以來,他勤勉敬業,主動作為,積極探索“近鄰黨建”工作機制,構建黨建引領城市網格化治理新格局。2022年10月被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六批廖俊波式好黨員” 建強“親鄰堡壘”,拉近“近鄰”距離 擔任支部書記以來,他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發揮黨小組、樓棟長、網格員等力量,推行網格化管理,引領在職黨員“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牽頭組建芝山晚楓工作室,帶動一批敢擔當、善作為的老黨員、老教師和老年志愿者,匯聚銀輝力量,持之以恒為小區、為業主辦好事辦實事。疫情防控期間,他見“疫”勇為、勇敢逆行,主動請纓擔任疫情防控網格員,深入小區防疫一線,晝夜入戶排查,以實際行動彰顯著“退休不褪色”的赤誠丹心。尤其是在3月28日區域全員核酸檢測演練中,早晨6時,天剛蒙蒙亮,張興明和老主任葉海姑等人,帶領小區志愿者、網格員到小區協助進行全員核酸檢測,搬運器械、布置場地,維持核酸檢測人員秩序,不怕苦不怕累,一站就是8個多小時,傾情、傾力地守護著小區平安。為豐富小區居民文化生活,拉近鄰里之間的距離,每逢重要節假日,他都會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今年端午節,為更好地發掘、傳承和創新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使之與現代社會相融合,他依托基層黨建活動日,以唱響“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由小區黨支部牽頭,組織黨員、業主積極參與“包粽子、送愛心”活動,把粽子禮品送給小區孤寡、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關愛弱勢群體,增加小區業主凝聚力,提升小區文明和諧的濃郁氛圍。 探索“四方共治”,凝聚“近鄰”合力 武夷花園小區有1740戶,近600輛小車,但小區路面僅100多個停車位,大多數業主習慣將愛車隨意停在路中間和草叢中,存在安全隱患。面對這一難題,他帶領小區黨支部積極調動網格黨小組、業委會、物業、業主“四方”積極性,形成黨建引領下的“四方共治”新模式。依托“四方共治”工作機制,科學合理劃分出146個小車停車位、1200個摩托車電動車停車位,改建10個摩托車、電動車停車棚,督促太平富邦物業安裝400組充電樁,每個插頭每小時按0.16元計費(業主充電費用為全市最低價),有效制止業主電動車“飛線”充電,切實消除安全隱患。此外,他還擅長將困難化作機遇,在其積極推動下,經業主大會表決通過,2022年5月1日起實施的《小區路面實施停車收費管理方案》中提出,“免費停半小時,半小時后,按每小時0.3元收費,上不封頂,業主停車后自覺掃碼繳費,費用進入業委會對公賬號,屬于業主公共收益。并將小區路面公共停車位收入,用于小區舊路燈燈罩更新、小區內發糞池清掏、公共路面維護等公益事業,且定期向業主公布收支明細。”而今,小區業主有序停車,既暢通消防通道,又保障鄰里進出安全,有效提升小區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 熱心幫助鄰里,提升“近鄰”溫度 作為一名小區黨支部書記,業主一致稱其為“小區的貼心人”“社區的活雷鋒”。他雖然不轟轟烈烈,但為人實實在在,時刻關心小區發生的任何事情。今年五月,恰逢武夷花園裝修時節,21號樓某業主氣沖沖跑來反映說:“樓上業主裝修時,將石灰水噴灑在他的被單上。”張興明得知后,立刻組織第二黨小組組長和21號棟樓老黨員、樓棟長親臨現場,及時調解鄰里糾紛。為有效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他牽頭制定《業主裝修房屋注意事項》,得到小區居民一致肯定。某天晚上,外面下著滂沱大雨,武夷花園小區地下車庫抽水泵突然發生故障,地下水隨時可能發生倒灌,致使地下車庫車輛被淹,他得悉情況后,二話不說,立即挺身而出,一方面及時向業委會報告情況,另一方面與新物業老總及工程技術人員緊急趕赴現場,經多方協調,原先物業電工積極配合查找故障,直至次日凌晨2點左右排除出故障點,避免業主幾十輛車被淹造成重大損失。雖已退休,他仍不忘自己的“本行”,重點關心關注鄰里的留守貧困學生,發揮自身優勢,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引導他們樂觀向上,勤懇學習,排除學習上的困擾。如鄰居吳嘉棋系一名留守兒童,平日與年邁祖母相依為命,因其父親身材矮小,常被個別男生“歧視”。張興明書記知道后,多次到吳嘉棋家走訪,通過溝通交流,消除被“歧視”對她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此外,發揮該名學生手工制作和舞蹈特長,熱心指導推薦其報讀建甌職業中專幼教班,幫助其實現心中理想。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武夷花園小區這片熱土上,張興明堅持“退休不退志、退崗不褪色”,積極發揮小區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展現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沒有退休時”的高尚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