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進一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近年來,松溪縣花橋鄉源尾村積極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工作,以鄉村治理為抓手,巧用“積分制”,發揮“小積分,大促進”的正向帶動作用,充分激發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實現從“一旁看”向“一起干”的巨大轉變,并有效帶動村容村貌的改善、文明鄉風的創建和扶貧產業的發展。伴隨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能力的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提升,真正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目標,構建起鄉村治理的新格局。 小積分奏響大合唱 積分項目主要圍繞志愿服務、文明實踐、移風易俗、扶貧工作等方面展開,源尾村根據實際情況,從村容衛生、公德美德、遵紀守法等與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著手,通過座談會、走門串戶拉家常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并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確定,制定出臺《源尾村公益美德超市積分制管理辦法》。源尾村把落實“門前三包”、參與環境整治、踐行移風易俗、培養鄉風文明、參與文明實踐、弘揚雷鋒精神、創建美麗庭院等內容納入積分范疇,作為評分標準。 小流程鏈接大治理 為了保障積分制運行公正、有效,源尾村成立了兩支隊伍。一支是由村民代表、紅白理事會等成員組成的評議小組。按照村兩委工作部署和村民實際表現,做好登記、審核、評議工作。另一支是由村黨總支、村委會組成的監督小組,全程監督積分評議工作,確保公平公正。源尾村以戶為單位,按照一戶一檔建立積分臺賬,積分可在積分超市換取物質獎勵。走進源尾村公益美德積分超市,各類生活用品“明碼標價”。“以行動換積分,積分促新風,積分越多,拿到的獎品就越多。現在家家做好事、戶戶爭先進。”省委宣傳部下派源尾村第一書記江化林說。源尾村積極探索“積分制”鄉村治理新模式,深化積分制與鄉村治理的有效融合,讓積極文明的行為賺取積分,再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使之成為村民的“新時尚”。 小變量催動大變革 源尾村充分發揮“小積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變成“激勵引導”。在移風易俗工作上,源尾村找準實際推動的具體辦法,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并舉,綿綿用力,成風化俗。為把村規民約落在紙上、貼在墻上、融進村民心里,源尾村以新時代文明站、村民議事廳為載體,搭建移風易俗新平臺,廣泛發動村民一起修村規、定民約、樹新風,開展村規民約宣傳推廣活動。“黨旗紅,源尾美,移風易俗助振興;村活動,勤參與,相約二八人人行……”在源尾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正和鄉親們齊聲朗讀著。據悉,“12345”移風易俗實行以來,每年可為村民節約禮金、菜酒金230余萬元。同時,依據積分開展“星級文明戶”、“12345”移風易俗光榮戶評選活動,村委會對積分排在前面的黨員、村民家庭進行表彰獎勵。 花橋鄉源尾村積分制以村民自治為基礎,以村規民約為依據,村級組織在實施基層治理的過程中,阻力小了、助力大了,使鄉村振興工作不僅實現宅前屋后的整潔、生活設施的便利、文明和諧的鄉風美,更加實現了產業興旺。(葉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