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持續升溫,進一步提升創建文明城市實效,四鶴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突出“以文明促治理”的工作路徑,打造“文明”社區樣板,不斷挖掘楊西(中)社區“揚真、揚善、揚美、揚新”的“揚真”精神內涵,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 2023年6月28日,四鶴街道楊西(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楊真植物園開展“學習黨的二十大,強化社區道德建設”宣講。 “揚真”——真抓實干夯實治理根基 社區以黨建引領文明建設,突出基層治理導向,強化組織建設保障,構建“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總支)—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五級組織網絡架構,打造決策共謀、發展共建、成果共享新格局;創新探索建立“1+2+3”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和“政府部門+街道+社區+業委會+居民”的“五管齊下”模式,重點落實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站、社區黨群活動中心、紅色剪紙實踐基地等項目,形成以“項目化”方式推進基層黨建和文明建設的工作機制,打造決策共謀、發展共建、成果共享新格局;堅持高點定位、高標準推進,打造標準化社區綜合服務站,做好制度規范上墻和功能分區規劃,其中: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占地面積536平方米,內設有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學習室、科普活動室等功能室,正不斷完善和拓展功能,服務轄區居民群眾。 聯合義工協會慰問轄區困難人員。 “揚善”——凝聚善意增進民生福祉 社區依托覆蓋社區的網格組織架構,在社區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閉環服務,實現“問題及早發現,大事全社聯動,小事網格解決”。暢通基層治理渠道,使日常工作從社區的“面”延伸到群眾身邊的“點”,將群眾服務“最后一公里”做實做細;通過整合轄區共建單位、企業、網格長、樓棟長、黨員、物業等多方力量,聚焦高品質民生福祉,樹牢為民服務理念,突出轄區貧困戶、殘疾人、失獨老人等困難群體幫扶工作,擦亮“文明”社區品牌的溫暖底色;針對轄區老齡人口多,高齡、空巢獨居的特點,先后開展“與影會友,溫暖相伴”“社區志愿服務入家門”等主題關愛活動,展現“民生服務好、道德風尚高、鄰里一家親”的“文明”社區風采。 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守護生命 ‘救’在身邊”應急救護培訓活動。 “揚美”——統籌合力打造美好家園 系統梳理小區建設和改造需求清單,美化墻體、休整路面、排水改造、臨邊防護、規整雜亂飛線、集中規劃安裝電動車充電樁等一系列標準化改造,讓老舊小區實現舊貌換新顏,居民幸福感、滿意度大幅躍升;以創建全國文明社區為契機,加快完善宜居環境和生活配套設施,“量體裁衣”式制定老舊小區微改造方案;堅持貼近社區實際、居民生活,常態開展節慶活動、公益講座、免費培訓等各種形式的親民、便民、惠民文化服務,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區服務和文化活動,吸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進來,在參與中愉悅身心、陶冶情操,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為創建文明社區賦能加碼。 老舊改造——楊新小區消防畫線 “揚新”——創新做法激發文明動力 科學確定改造目標,將轄區小區老舊改項目劃分為“基礎型、完善型、提升型”三類進行針對性改造。針對基礎設施落后、樓道雜物堆積、排污管道不順暢問題,加強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針對楊西舊區8-23棟消防不齊全并存在電氣線路老化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整體改造,通過增設消防管道、消防栓,進行消防電氣化改造,消除老舊小區火災隱患;探索“基層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會治理”新模式,鼓勵基層黨員干部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力軍”,組建政策宣講、文化教育、扶貧助困、移風易俗、平安建設、環保先鋒等群眾文體隊伍,配套設置文化活動中心、理論宣講室、健身活動中心等功能室,建設優質的文明實踐陣地和隊伍;今年以來,除開展有黨群學習教育、傳統節日主題、法制主題教育、志愿服務和培訓講座等,社區以多種渠道深挖和弘揚轄區內特色文化,打造舒適宜居、文明和諧的示范點,強韌創建文明社區的“肌底”,為小區幸福宜居增添鮮亮底色。(四鶴街道 洪志明、余麗云、 栗晨程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