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金,女,1954年4月出生,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迪口鎮(zhèn)迪口村村民。作為妻子,在丈夫發(fā)生意外事故癱瘓后,她無微不至地照顧了對方7年,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講述了“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夫妻情深的人間大愛;作為女兒,她用幾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顧,樹立了“百善孝為先”的標桿,讓孝老愛親的真情感動著迪口鎮(zhèn)的每一個人。 不怕,有我呢! 69歲的杜長金和丈夫葉火婢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勤勞能干,有一雙巧手,能種地、會編籃,上山下田干農(nóng)活,是農(nóng)家人常說的“一把好手”。家有兒女一雙,兩人含辛茹苦帶大子女,孩子們孝順懂事、成家立業(yè)。杜長金原以為這樣幸福的日子可以一直過到終老,正當(dāng)他們應(yīng)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卻遇天不遂人意。2017年的一場意外打破了這家人的平靜。丈夫葉火婢因車禍造成癱瘓,喪失自理能力。 “我們在醫(yī)院足足待了200多天,丈夫昏迷2個月,很有可能就是植物人,我每天以淚洗面,直到奇跡出現(xiàn)。”說起過去,杜長金的眼眶濕潤了。丈夫的一只眼睛因意外受傷失明,全身癱瘓后,每天要給他翻身,洗漱,擦身,喂飯,喂藥,處理大小便,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就像個陀螺一樣。“我總對他說‘不怕,有我在呢!’現(xiàn)在比以前好多了。”在她看來,丈夫生病初期才是最難熬的日子。 女子本弱,遇事則剛。七年來,杜長金做家務(wù)、干農(nóng)活,一刻不停地忙碌著,瘦弱的身體為愛筑起了一道高墻,對丈夫始終不離不棄。她每天不僅要照顧丈夫的衣食起居,忙完家務(wù)后,都要推著輪椅帶丈夫出門散心,就是為了讓丈夫更多地接觸村民不與社會脫軌。 我在,家就在! 杜長金已年過花甲,7年來對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消磨了她的精力,常年的睡眠不足讓杜長金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而家中還有一位92歲的母親需要她照顧。“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照顧母親是盡孝的本分!”母親高齡、健忘,親戚來家里探望時常常認不出人。 走進杜長金的家,沒有想象中的雜亂,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有序。門口的吊蘭郁郁蔥蔥,木頭房子里敞亮,生活用具擺放整齊,廚房干凈有序。 “這么累,如果是我早就放棄了,你就沒想過放棄?”當(dāng)被熟人半開玩笑地問起時,杜長金平靜地說:“放棄,這個家就沒了。”家是根,是人永遠的歸宿;家是一瓶老酒,融入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nèi)涵。 在建甌市迪口鎮(zhèn)迪口村中學(xué)路的步道上,每天依然能看到杜長金推著坐在輪椅上的丈夫出門散步。與7年前相比,杜長金白皙的臉頰已日漸消瘦,但她的眼神卻更加堅定。她說自己的家就像個擺鐘,丈夫和母親是分針和時針,她則是秒針:一刻不停地圍著他們轉(zhuǎn)。雖然辛苦,她卻慶幸自己的丈夫和母親還在世,因為他們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她才有轉(zhuǎn)的動力。 (供稿人:建甌市迪口鎮(zhèn)文明實踐所 鄭錦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