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春,男,1972年生,中共黨員,順昌公路事業發展分中心水南公路站副站長。36年來,他始終牢記“養好公路 保障暢通”的初心,連續多年獲市中心和分中心的先進獎、優秀獎、縣文明標兵等榮譽稱號。 子承父業 成為一名養護工 陳瑞春出生于一個普通的養路工人家庭,從小受父親影響對公路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感。1987年,他接過父親的班,正式成為一名養護工人。靠著努力肯干,陳瑞春先后擔任仁壽公路站站長、大歷公路站站長、張墩公路站站長,水南公路站副站長,他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搬。 2019年6月,領導對陳瑞春說:“新建的張墩公路站人多事雜,養護任務十分艱巨,你是個經驗豐富的老站長,老黨員,現在委任你為新公路站的站長。”陳瑞春心里裝著對妻子調回縣城的承諾,卻什么也沒說,向領導立下“保證完成任務”的誓言。多年來,家人生病無法陪在身邊,身體不適仍堅守在一線,因為他是一名黨員,是一名公路人。陳瑞春說:“這么多年來,我愧對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妻子,如果沒有她,我這個家早散了。” 老帶新 師帶徒 薪火傳承 在張墩站,陳瑞春發現一些90后的年輕人對于養護工作并不熟悉,陳瑞春這位“老大哥”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形成“老帶新”“師帶徒”的良好局面。2019年張墩站管養的道路水毀嚴重,陳瑞春帶著班站同事始終沖在道路搶險保通的第一線,現如今,張墩公路站的“新兵蛋子”已然成為一個個業務嫻熟的養護工人,陳瑞春這才放下心來,調回離縣城較近的水南公路站。雖然離家近了,但陳瑞春在路上的時間卻絲毫沒有減少,加班加點是他的工作常態,受傷掛彩也是常事。 正如陳瑞春說的“公路人天天與機械打交道,和險情做斗爭,受點傷,掛點彩,那還不是常事。每個堅持下來的公路人都是好樣的!”陳瑞春以身作則,在公路上一干就是36年,他不忘初心,以路為業,以站為家,把“養好路,保暢通”作為自己奮斗一生的事業!(順昌縣委文明辦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