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興,男,1945年8月生,中共黨員,武夷山市嵐谷鄉橫源村綜治協管員,是一位革命烈士后代。數十年如一日,周揚興默默地收集、整理、講述家鄉的紅色故事。同時,他還是村里的老調解員,鄰里發生糾紛都會找到他進行評理。自1988年來,他先后榮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等崗位榮譽證書10余本,2003至2005年被南平市評為“全市優秀人民調解員”。 義務講解展露平凡初心 “大家跟著我往前走,我們橫源村是崇安浦城工農武裝暴動的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五十五團的成立地……”橫源村革命歷史陳列館內,79歲的義務講解員周揚興,聲情并茂地講解著中國工農紅軍五十五團的故事。幾年來,這樣的義務講解已經開展了1000余場次,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干部、群眾數十萬人,最多的一天往返村內古巷道十余趟。 一些群眾不理解,問他“你講解,沒有名,沒有利,圖的是什么?”面對這些,老人總是邊講解邊回答:“我的父親是革命烈士,他是為了家鄉和人民犧牲的,我有義務把他和他戰友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等哪一天我走不動了,我要讓兒子繼續講”。這樣的一位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用平凡的堅守,平凡的初心,講述著紅色故事,傳承著紅色精神,賡續著紅色血脈。 熱心評理維持鄰里和諧 橫源村是革命老區村,也是“四無”平安村。周揚興在基層默默耕耘了30多個年頭,用自己的熱情和公道實實在在為百姓辦事。無論是鄰里之間發生矛盾,還是林業糾紛、土地問題,村民都會說“找揚興評理去”。遇到群眾反映問題,哪怕是大半夜、大年初一,他都是第一時間出面調處。按周揚興的話講,就是“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把大家的小事當大事,把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平時空閑時,周揚興常常讀書看報、收看“社會與法”等法律節目,他還自學法律知識,遇到土地糾紛,他就挑《國土法》講;遇到婚姻糾紛,他就說《婚姻法》。有一次,一位80多歲的老人找到周揚興反映自己獨居,年老多病卻無人照顧,周揚興在對老人家庭情況了解后,將老人和子女一起叫到村部,一方面明確子女贍養的義務,一方面通過對真實案例的解說,從情理上、感情上幫助理順家庭關系,最后達成協議,使多年破碎的家庭重新團圓。類似的事情周揚興遇到不下千件,他用真情與寬容、耐心與細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和睦與幸福送給村里的家家戶戶。(武夷山市委文明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