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富,男,漢族,1983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小松鎮定高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從事茶葉種植、生產10年,當村干部8年,曾獲“福建省最美退役軍人提名獎“南平首屆最美退役軍人”“2022年福建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優秀學員”、建甌市優秀團支書,建甌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其經營的企業榮獲退役軍人示范企業等榮譽。 反哺家鄉,助力鄉村振興 2013年,張發富放棄上海20余萬年薪聘請的待遇,返鄉與村民一道創業。那時的定高村交通不便、資源貧瘠,貧困戶不在少數。張發富籌措全家積蓄承包山地,帶領村里有勞動力的人一起上山搭帳篷、開荒路、種茶樹,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鋤頭挖斷了5根、解放鞋穿爛了6雙。經過努力奮戰,200余畝荒山變茶園。幾年來,與他一道奮戰的茶農從十幾人慢慢發展為四十幾人,人均年收入從不到2千元逐漸增加到6千多元。村民張進亮愛人患病,繁重的醫療費拖垮了一個家,張發富聘他為臨時工,確保他工作時間靈活,方便照顧妻子。張進亮緊緊握住張發富的手,感謝發富讓他們夫妻重拾起生活的勇氣。2015年村級組織換屆中,張發富當選為村黨支部支委。他從創新發展模式入手,提議實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帶領群眾大力發展種植業和手工加工業,使貧困戶在家零距離就業;把自己的創業模式無條件分享給村民,參照“發富”模式,座座荒山變茶山,片片果園綠油油,茶樹綠了萬家山,也讓周圍貧困的村民終于可以“靠山吃山”。企業被建甌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授予“退役軍人示范企業”。 攻堅克難,打造美麗鄉村 曾經的定高村,道路泥濘,蚊蠅肆虐、雜物亂堆亂放的現象比較普遍。2018年,一肩挑起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的張發富下決心升級改造鄉村面貌。他挨家挨戶上門講清環境整治的重要性,組織村民整治房前屋后環境衛生,動員全村雞鴨由散養改為圈養,協同鎮村兩級拆除違規建筑及豬圈。剛開始,村民們抵觸情緒挺大,但看到村容村貌日益煥新,嘗到甜頭的村民開始主動拆除自家違規建筑。此后,在發富的帶領下,定高村以清河、清渠、清溝、清路、清院“五清”行動為重點,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先后種植樹木600余株、花草12畝,改造水溝2.65公里,拆除豬圈63處、危房6間。如今,定高村有指定的垃圾投放點、有清掃保潔制度,戶戶實現人畜分離,實現“水清岸綠、渠溝通暢、路見本色、庭院整潔”。 助人為樂,營造溫馨家園 “當村干部一天,就要為村民服務一天。”這是張發富記在筆記本扉頁的心語。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期間村里防疫物資不足,他就通過微信倡議征集到500多個口罩等防疫物資并發放給村民;村民的農副產品無法冷藏冷凍造成損耗嚴重,他就積極向上級申報落實冷庫項目建設,冷藏了蔬菜,溫暖了村民的心;得知老人休閑娛樂缺場所,他就組織加快完成省級老人幸福院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小松鎮第一個長者食堂,實現留守老人每天可以吃到熱飯、熱菜,還有閱覽室、棋牌室、體育活動室……多年來,通過干一件件實事難事,張發富一步步走進了百姓內心深處,定高村黨支部先后被南平市委組織部評為“規范化村黨組織”、被中共建甌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村”等榮譽。 戎裝已卸,初心不改;一身戎裝,一生承諾。身著褪色迷彩服,退役13年的發富兵心依舊:“我是黨的兒子、農民的兒子,曾經軍隊的一員,我要用畢生的精力為家鄉貢獻力量!” (供稿人:建甌市委文明辦 湯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