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珠,女,建甌市第二小學德育處副主任 。2021年8月20日,當接到被組織選派去援疆的消息,黃錦珠第一感覺是幸運。當她懷揣夢想,揮手告別八閩的父老,步入木壘的群山間,她就已下定決心,要為建設和發展新疆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光和熱。從清新福建,到花兒昌吉,從朱子故里,到西部庭州,本在建甌育人,又到昌吉援疆。八千里路程,五百個日夜,這就是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專技人才黃錦珠的援疆之旅。 行走在希望的雪地上 一說起援疆,黃錦珠就有說不完的話。在南平土生土長的她,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北方的嚴寒天氣。2021年11月中下旬,木壘迎來一場特大暴風雪,那天黃錦珠早早就穿好棉衣棉褲趕到學校上第一節課,但還是不小心摔了好幾跤。當一身狼狽的她趕到教室里,孩子們立刻圍了上來問她,“黃老師,您冷不冷?摔跤疼不疼?”黃錦珠當時特別感動,她連聲說,“沒關系,老師不冷、不疼,我們福建援疆人都是不怕摔的?!蹦翘煅┨貏e大,但黃錦珠的心特別溫暖。 既為師者,亦為使者 南平是儒學大師朱熹的故里,延綿800多年的朱子文化,深深影響著閩北大地。閩北也成為朱子理學萌芽、發展、集大成的文化圣地。對于自己的援疆定位,黃錦珠并沒有局限于當一名教書育人的師者。作為一名來自朱熹故里的人民教師,她覺得,自己更是一名溝通南木兩地傳統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福建省援疆南平分指揮部的統籌部署下,黃錦珠積極推動“朱子文化進校園”,參與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報道等過程,身體力行傳承朱子文化。 暑假本來是老師休息的時間,但她又投身到繁忙的兩地交流中。2022年的7月4日至12日,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揮部和南平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建甌市教育局和木壘縣教育局聯合開展的南木兩地學校手拉手共建“朱子文化”主題研學活動成功舉辦。在一周多的時間里,黃錦珠帶著木壘縣第三小學的20名師生與建甌市第一小學的師生一起,在南平尋大儒朱熹,品理學精髓。 看著兩地少先隊員們在書院內共同吟誦朱子詩詞,一起向朱文公像行“敬師禮”,一起表達對先賢朱子的崇敬,黃錦珠感到無限的欣慰。 感懷林公,續寫邊塞新曲 朱子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木壘,閑暇時間,黃錦珠最喜歡的就是去看看坎兒井。180年前,被謫戍新疆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沒有怨天尤人,仍然心系百姓,在新疆地區大力推行建設坎兒井,使大片荒漠變綠洲,故當地群眾把坎兒井稱作“林公井”,這也為新時代一批批福建援疆人在新疆樹起了一座永遠的精神豐碑。黃錦珠說,看看坎兒井,想想林公精神,時時重走林公路,心中自有援疆情。 在2022年6月中旬,黃錦珠老師代表木壘縣教育工委參加了州黨委組織部和州黨委教育工委開展的微黨課比賽,她作了題為《立足崗位做奉獻,援疆情深育新人》的講演。她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響應國家號召是我的義務,能為祖國邊疆奉獻微薄力量是我的光榮。向西、向西,西出陽關,踏著前輩的足跡,肩負組織的重托,援疆干部們身赴新疆開始艱苦創業,成為傳遞國家政策的“使者”,成為新時期“邊塞新曲”的續寫人。(供稿人:建甌市委文明辦 湯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