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華,女,1969年生,松溪縣茶平中學教師。吳麗華成長在充滿仁愛奉獻家風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的她,得到父母和親友更多的關(guān)愛,讓她有了傳遞愛心的源泉,更因為父母一貫樂善好施的品格,讓仁愛在她內(nèi)心深扎,成為流淌在她血液中的生命給養(yǎng)。提起父母寧愿自己吃虧也對鄰里真誠友善、對困難人群熱心幫助的往事,她總是感慨萬千,她牢記父母常說的那句話"自己吃,舌頭甜;去幫人,心里甜。"這也是她樂于助人的最好詮釋。 工作三十多年來,她長期堅持為貧困生助力。1991年在舊縣中學工作,有住偏遠村的貧困學生周一帶來的菜要吃到周六中午,青菜餿了是常態(tài),大多靠每餐夾點豆腐乳腌菜蘿對付,她看著很心疼,就想著怎么幫幫孩子們。在她媽媽的支持下,經(jīng)常周日煎炸好咸帶魚,周一帶去分給寄宿生,她還經(jīng)常買豬肝煮湯給學生們增加營養(yǎng),或者是蒸一碗瘦肉蛋羹,一個學生一湯匙,就是他們快樂的一餐。后來經(jīng)過家訪,了解到有幾個家長因殘疾或生病,勞動能力差,孩子求學尤其艱難。那幾年她的月工資才一百多元,能結(jié)余出來助力學生的錢很有限,想著集中起來幫助那些特困生可能會更有效,她就相對固定地從每周三開始邀請那幾個學生到她宿舍吃飯,師生一起吃堅持了一年多。期間有過一個單親媽媽實在無法供上學的學生輟學,她家訪后資助了一部分注冊款,該生才能堅持又讀了一年半。 1996年調(diào)到茶平中學工作,吳麗華家訪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中依然存在家庭成員因病或者是單親造成的貧困,有個女生姐弟幾個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交不起學費輟學了。吳麗華了解到這孩子成績不錯也很懂事,就特別想幫助她,連續(xù)兩個學期資助了她學費,放學后還常散步陪她走一段回家的路順便談心,常買雞蛋奶粉給她增加營養(yǎng),鼓勵她堅持讀書。后來孩子的奶奶也病了,吳麗華去她家里承諾除了學費外,還會負責她的生活費,讓她安心上學。但這學生為了全家的家務活,最終還是輟學了,為此,吳麗華覺得自己能力有限,自責遺憾了很久。 她任教的班級有個學生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面臨輟學,她去學生家做工作后復學,吳麗華從初二開始分擔一部分費用,該生初三畢業(yè)去職高就讀直到實習前,吳麗華持續(xù)資助她部分學費與生活費。 這期間學校開始給學生提供可購買的熟菜,一份菜五毛一元不等,她就每周給幾個買不起菜的特困生每人五元菜金,讓他們都能吃得起簡單的菜。后又了解到其中有一對姐弟,姐姐只吃菜湯,把菜讓給弟弟吃,她就給那個姐姐每周十元。除了資助菜金,她還特別注重那些學生的心理健康,擔心接受資助會影響他們的心靈成長,常找他們談心,讓他們明白,出生有不平等不能選擇,包括家庭與身體容貌,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活成更健康美好的樣子,當我們?nèi)跣〉臅r候,得到別人的幫助,就把這些存在心里,化成種子與力量,等我們獨立強大有能力了,也用溫暖光明去幫助別人,讓愛的火炬一直傳遞。這些孩子中有的一路讀到大學畢業(yè),也有的初中畢業(yè)后打工或者做生意,現(xiàn)在各自的生活中,都很努力陽光。其中有個孩子弱視,主要靠聽來學習,吳麗華就盡量在營養(yǎng)與學業(yè)上給他開小灶,針對他受視力影響的科目與科任老師溝通,在他考上一中后,還一直關(guān)心著他的成長,沐浴著愛的他始終保持了樂觀與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會來信來訪探討如何幫助因為學習出現(xiàn)心理落差的同學,他一中的班主任老師多次在吳麗華面前贊嘆,一個自身有困難的學生,怎么做到那么陽光。她想,這個孩子是得到了愛,也學會做到了愛的傳遞,"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吳麗華說“平凡的我只有微光,但我努力堅持去做點燃者,我希望多溫暖一顆心,就是多一個火炬手去傳遞愛與溫暖。” 十多年前的一次聚會中,她得知92屆的楊同學重疾治療費用不足,她就帶頭資助,學生們知道吳老師自己也一直在治病,經(jīng)濟不寬裕,都要求老師不必出資,發(fā)出倡議就很好了,但她堅持出資,并告訴大家,即使每個人的力量不大,匯聚一起,就是希望,她說作為曾經(jīng)的班主任,帶頭捐款是應該的。在她的帶動下同學們紛紛慷慨解囊,現(xiàn)場就為楊同學籌集一萬多元,康復后的他也成為一個熱心人。幾年后,一個曾經(jīng)的學生重疾離世,他有三個孩子,最大的讀初中,老二讀幼兒園,最小的才兩三歲,他走的時候心里有太多的悲苦牽掛,給他未亡人的則是塌下來的天,一個多年來在家?guī)Ш⒆拥霓r(nóng)村婦女,從此要獨自承擔重擔啊!吳麗華知道后決心幫助這個不幸的家庭,持續(xù)八年給予每年三千元的資助,并且經(jīng)常去看望,給那套逼仄簡陋的出租屋帶去了溫暖,共度過的夜晚,會讓母子的黑夜不那么黑。現(xiàn)在,最小的孩子在松航小學上學,最大的孩子也是大學生了。 前幾年,吳麗華聽說鄰居家那個早年喪父小姑娘突然又失去了媽媽,只能跟著七十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看到孩子才剛上七年級,老人一直喃喃自語現(xiàn)在怎么辦?吳麗華又一次決定也要給這對不幸的祖孫一點幫助,從此她走進她們的生活。除了資金的幫助外,她更多的是關(guān)心女孩的身心健康成長,為了女孩學習方便,給她送去了筆記本電腦,生病與學習波動的時候,都盡可能及時給予關(guān)心,她希望這孩子能多少得到一點母愛的補償。現(xiàn)在,這女孩在高考前的沖刺階段,這份關(guān)愛會繼續(xù)陪伴她向前進的。 除幫扶貧困生外,吳麗華還經(jīng)常幫助其他有困難的群體。如捐資幫助一位遭遇意外截肢者,捐資幫助兩個因腦瘤需要大筆資金開顱治療的家庭;通過輕松籌水滴籌等平臺以及轉(zhuǎn)款等方式,幫助陌生的困難群體,先后捐資數(shù)千元;在身體比較健康的幾年堅持義務獻血;持續(xù)多年幫助幾個抑郁癥患者做義務心理疏導;有兩年時間基本上每周一個晚上到行動不便的同學家?guī)妥黾覄张c陪伴開導;幫助多個家庭勸解家庭糾紛,在兩個婦女遭遇家暴面臨危險時助其化險為夷等等。 吳麗華說,愛,就是每個平凡人用一顆心去溫暖另外的心,用一點火去點燃另外的火,那些被溫暖過點燃過的人,又延續(xù)著同樣的動作,代代傳承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