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踐行南平教育系統新風正氣名片——“揚朱子文化 正師德清風 育時代新人”,南平市教育局圍繞“揚朱子文化”主題,有效發揮朱子文化“正師德清風”“育時代新人”的作用,把學校作為弘揚傳承朱子文化的重要陣地,結合校園優秀傳統文化(朱子文化)建設,整合各地各校開展的朱子文化系列活動,打造一批“朱子文化進校園”校園化活動品牌、遴選一批朱子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開設一批朱子文化主題教師培訓,有效發揮朱子文化育人作用。 優課程,推動朱子文化“教化”。一是讀本進校園。2017年,市委宣傳部牽頭編輯《朱子文化讀本》(小學版、中學版)作為南平市地方讀本,全市100所學校試用了該讀本。2022年,我市進一步推動朱子文化進校園試點工作,累計選取43所中小學(含中職)為試點學校,利用每月1-4課時的班(隊、團)會開設朱子文化課程,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段組織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朱子文化讀本及相關實踐活動。二是研究新課題。通過開發和運用我市朱子文化資源,結合地域文化對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機制,有效地將朱子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2021年,南平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朱子文化融入思政教學實踐的研究》入選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為我市中小學實現朱子文化課程思政提供支撐。市教育局還將組織試點學校教師在研讀《讀本》基礎上,根據學段設計教案并開展評比,選出典型教案向全市推廣。三是推廣好成果。積極推廣具有影響力的朱子文化研究成果,截至目前,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中心編寫了《“全球化時代”與朱子學研究》,于2020年4月由廈門大學出版社;撰寫的《<朱子語類>在韓國的傳播與影響》《朱熹對太極理論的創新與貢獻》《武夷山名義考》《論太虛大師對朱熹等理學家辟佛思想的回應》《禮學視野下朱熹、陸九淵之同》《論朱熹對道歉禪法的理解》等20多篇高質量的有關朱子文化研究的論文,分別在國家一級學術期刊、人文核心期刊,大學本科學報上刊登。其中“朱子安家五夫的文化意蘊”在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征文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創品牌,實現朱子文化“活化”。一是開展特色活動。依托德育體系開展朱子文化特色創建,各大中專院校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重走朱子之路活動”,中小學結合春秋季研學活動,開展朱子文化實踐活動。建甌市第一小學聯合新疆木壘學校開展朱子文化進校園活動,建陽一中開展“朱子·宋慈·建盞·建本”文化特色創建,建陽師范附屬小學錄制朱子故事音頻23期,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聽朱子故事。二是讀寫朱子經典。各地積極開展朱子經典詩詞的誦寫講系列活動,通過書寫、誦讀朱子經典詩文,講述朱子故事,進一步讓中小學生了解朱子生平,讓朱子的形象在廣大中小學生心中具象化。截至目前,全市共開展朱子文化專題活動300余場次。三是推行“朱子三禮”。持續做好“朱子三禮”的推廣普及,每年6月、9月、10月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朱子成年禮、朱子敬師禮、朱子祭祀禮活動。全市每年參加“朱子三禮”活動的師生均達5萬人次。四是師德師風建設。把朱子文化學習列入師資培訓課程。南平教師進修學院在全市教師職務晉升培訓班上開設專題講座《朱子生平活動及主要事跡介紹》,在校長培訓班上開設《朱子教育思想啟示》。通過傳播朱子文化,調動全市教師自覺恪守職業道德規范的積極性,不斷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常態長效,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2022年已評選出南平市第二屆最美教師10人、提名獎20人、入圍獎30人。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報紙等方式已宣傳報道南平市教育系統師德先進事跡8期。 強硬件,落實朱子文化“物化”。一是抓校園示范。鼓勵各中小學在校園建設上融入朱子文化,建甌第一小學、武夷山一中、建陽二中、建陽區實驗小學、政和一中、松溪縣松航小學等10余所學校在校園環境建設上融入朱子文化。特別是武夷山教育局在五夫鎮設立武夷山市朱子學校,在校園環境設計上凸顯朱子文化特色,較好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二是建主題展館。在南平市國家級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在建)已規劃建設160平左右的朱子文化展廳,作為今后全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教育教學的主題展館。三是探研學實踐。編制完善南平市研學旅行規劃,規劃武夷山五夫和建陽考亭2條朱子文化研學旅行路線。用好南平市國家級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五夫朱子文化園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考亭書院等硬件資源,打造朱子文化綜合實踐課程,待綜合實踐基地投入使用后,組織全市學生開展朱子文化研學實踐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