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的長廊 “原來是臟亂差,現在是凈暢美,清晨和鄰居在樓下嘮嘮嗑,傍晚下來散散步,舒服多了!”看著眼前青磚白墻,灰白雨棚、干凈路面,一棟棟舊房子“新”了起來,農械廠小區年逾古稀的王伯伯連連點頭稱贊,笑得合不攏嘴。 您能想象得到嗎?數月前,農械廠小區還是個基礎設施老化、污水橫流、雜草叢生、燈光昏暗、車輛雜亂的“舊”小區,借著“舊改”的東風,搖身一變,如今小區內路面寬敞平坦、地面鋪上了瀝青,外墻粉刷一新,美觀齊整的花壇,流光溢彩的燈光,停放整齊的私家車……小區里時不時傳來孩子們嬉戲的笑聲和鄰里茶余飯后的談笑聲。改造后煥然一新的農械廠小區,在西門社區老城區里顯得格外亮眼。那么在“舊改”前期,如何有效推進舊改落地落實,如何統一居民意見?西門社區黨委書記鄭麗芳認為:群眾利益無小事,必須堅持居民事居民議,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把黨建工作移至“舊改”一線,充分傾聽民情民意,加強與居民進行溝通交流,讓居民群眾更好地參與到改造中。 小區改造后,每當下沉小區,總能看到一張張幸福洋溢的笑臉、聽到一聲聲由衷的稱贊。看著嶄新的小區,社區副主任深有感觸:“這是個開放式的老舊小區,建設年限長,小區有9棟老房子,居民285戶。基礎設施都已老化,化糞池常外溢,居民深受困擾。去年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1月開工,經過5個月的緊張施工,目前已完成小區污水管網改造、地面‘白改黑’,增設休閑亭、打造文化墻等,小區整體的生活環境安逸多了。”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要“改”到了群眾的心坎上,“暖”到居民的心底里。農械廠小區八號樓的洪阿姨說:“改造后舒服多啦,整個小區都亮堂了,環境也好了,心情都變好了。” 下一步,西門社區黨委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從居民需求出發,以社區整體環境提升為著力點,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為老舊小區改造提供“加速度”,全力提升居民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邵武市通泰街道西門社區 圖/文 張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