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財政廳獲悉,2021年全省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結果新鮮出爐,我市在被省財政廳列為表現優秀的四個地市中排名第一,繼2019年、2020年之后再度位列優秀行列,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持續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來,我市堅持將強化績效管理作為財政工作重點,嚴格按照“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扎實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升級制度體系。在財政部門制定的基礎制度框架上,推動80多家市級預算部門相繼制定出臺預算績效管理實施方案或辦法,進一步強化部門績效理念。對原有分行業、分領域的績效指標體系結合零基預算改革進行梳理提煉、升級再造,推進績效指標體系建設,提高績效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 二是前移績效管理關口。加強源頭管控,持續將事前績效評估作為預算安排的必備要件,將事前績效評估流程嵌入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對新增政策和項目均要求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從源頭上推進事前績效評估和零基預算一體化。2022年預算新增69個項目均開展事前績效評估。 三是嚴格績效目標管理。所有項目支出和主管部門整體支出均編制績效目標,鼓勵下屬單位編制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市級績效目標管理范圍覆蓋四本預算。堅持把績效目標作為預算安排的必備條件,與部門預算同步布置、同步申報、同步審核、同步批復、同步公開,同時將重點績效目標向人大報送。 四是抓實績效監控糾偏。年度中間對所有項目支出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開展兩次績效雙監控,對監控中發現存在偏離績效目標和預算執行進度較差的項目,督促預算部門采取分類處置措施予以整改糾正,對預算執行進度慢的項目督促加快支出進度,對預期無法實施的項目督促調整預算,2021年共調整預算資金1.08億元。 五是深入開展績效評價。在組織市級部門常態化開展項目和部門整體支出單位自評的基礎上,對市級部門績效自評結果開展現場抽查復核,提高績效自評質量。積極推進部門評價,促進部門實現自我管理。積極開展政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財政評價,首次對社會保險基金項目開展財政評價,主動將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 此外,我市還穩步推進縣市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縣級財政管理水平明顯提高,2019年政和、邵武、浦城3個縣市進入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全國前200名,建甌進入全國前500名,共獲得獎勵資金3200萬元;2020年浦城、建甌、順昌、政和4個縣市進入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全國前100名,邵武進入全國前300名,光澤進入全國前500名,共獲得獎勵資金46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