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男,1973年6月出生,大專文化程度,建甌市南雅鎮中心小學教師。“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也是我們做人的本分。孝在黃杰身上演繹出孫子贍養爺爺奶奶,對老人精心照顧的人間大愛,受到大家的贊揚。 說他普通,其實他一點也不普通。他原本跟同齡人一樣,也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5歲那年,一場意外車禍,毀了他的幸福家庭,也改變了他的命運,從此他成了一名孤兒。是年過花甲的爺爺奶奶撫養了他,從此他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因為爺爺奶奶年事已高,每天只能靠種菜、賣菜來供養他讀書成長。窮人孩子早當家,從7歲起他就在奶奶的指導下慢慢學會了自己洗衣做飯,養雞喂鴨,挑水澆菜、種菜等一系列家務活。10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自己獨當一面,支撐起整個家庭事務。那時候一邊讀書學習,一邊幫助爺爺奶奶料理家務事,每逢街上趕集日,還要去跟爺爺一起擺攤賣菜籽、菜苗,如果周末節假日遇到是房村和小仁洲趕集日,還要一大早騎自行車載爺爺一起去擺攤賣菜,那時真羨慕那些有父母的同齡孩子,他們周末節假日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他用自己的堅強、善良、孝順換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1992年他終于走上了教育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自1992年從教以來,他一直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奮戰在教育第一線,在工作中,嚴于律己,尊重領導,團結同事,關愛學生,盡職盡責,一絲不茍,教學業績十分突出,連年來曾多次受到學校和上級教育部門表彰與獎勵。在單位,他是大家公認的好老師,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2005年,那年他爺爺80歲因病臥床不起,那時他奶奶也體弱多病,2個老人再也無法自己獨立生活,那時幾個叔叔伯伯又常年在外務工,3個姑媽也遠嫁外地,不方便前來照顧他們。已經離異的他便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責任。每天來來回回,忙忙碌碌的既要照顧2個老人飲食起居,又要趕到學校上課批改作業,晚上還要教育輔導女兒功課,經常加班備課到深夜。盡管他細心的照料著生病的爺爺,幫爺爺買藥、喂藥、洗澡、剪指甲……病情拖了一年以后爺爺終究還是去世了,留下一個體弱多病的奶奶。3個姑媽看他照顧老人家非常辛苦又細心,過意不去,每人每月給些伙食費貼補他,在逢年過節他們來看望奶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十幾年來他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體弱多病的奶奶,為她端茶遞水,洗衣做飯,看病買藥…… 2018年他女兒終于走上工作崗位,本以為現在總算可以松口氣,卻沒想到92歲高齡的奶奶得了老年癡呆癥,那時奶奶變得跟孩子似的,非常黏人,離不開他,每天總是拿把小竹椅坐在門口翹首以盼,盼著他早點回去給她做好吃的。有時甚至會自己拄著拐杖,包輛三輪車去學校找他,生怕他不要她,他總是笑瞇瞇地跟奶奶說:“奶奶您放心,我不僅是您的孫子,更是您的兒子,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每當周末,夏日黃昏總能看見他手挽著拄著拐杖老奶奶有說有笑,漫步江濱公園孝老愛親的畫面。隨著病情一天天的嚴重,老人家大腦萎縮,慢慢地身體也開始萎縮,在2019年臘月十六離開了人世……在家里,他用自己樸實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用自己無私的愛為女兒澆筑飛翔的翅膀,彰顯出愛的偉大。他用自己善良與孝順,正直與樸實的言行贏得了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的交口稱贊的口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盡管黃杰從來沒有把“孝老愛親”掛在嘴上,但他用切切實實的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是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百善孝為先”,可敬、可信、可親、可學的“孝老愛親”身邊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