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長青,男,1973年5月生,政和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負責人,從事新聞工作以來,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通過筆和鏡頭傳遞政和好聲音。參加新聞工作以來,他獲評福建日報社“新聞宣傳工作積極分子”、閩北日報社“優秀通訊員”。2020年,由他主創的《古道尋蹤》獲評2020年度福建省廣播電視藝術獎(短紀錄片類)三等獎、南平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2021年被授予“政和縣先進工作者”稱號。 忘我工作 作為一名記者,采訪回來只能算完成一半活,到單位后還要粗剪視頻素材或挑選、修理圖片,撰寫稿件。為能及時交稿,他外出采訪回單位后已是下班時間,仍連抽轉加班,立即整理采訪素材、寫稿,做到當天完稿、發稿。由于寫稿用心、發稿及時,所投的稿件經常被上級新聞媒體采用。2020年,他最多時一個月被市電視臺采用的稿件達25條(次)。 除了要采訪、撰稿外,他還負責中心的APP、公眾號、電視、網站等平臺的新聞稿件編審工作,加班成為常態化。2020年3月22日下午5時許,政和高山區部分鄉鎮突降冰雹,他獲得消息時正在家里吃飯,立即放下碗筷收集整理信息,以最快速度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剛剛,政和鎮前、澄源等鄉鎮下暴雨冰雹,鄉鎮干部正組織人員對受災情況進行查看統計中》消息,短時間內閱讀量達10萬+,并被全國多家新聞平臺轉發。當晚,他到冰雹受災現場實地采訪,反映干部群眾抗災報道《福建多地降溫,政和縣遭冰雹襲擊》在央視新聞頻道及省、市新聞媒體播出。 騎行采訪 他經常利用節假日騎摩托車到鄉下采訪。2020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他下鄉拍攝的新聞圖片《星溪村民曬制筍干》在2020年5月8日《福建日報》經濟版發表;《為了衢寧鐵路早日通車》組圖在2020年5月3日《閩北日報》頭版刊登;所拍攝的風光圖片經常在報刊、網站文旅專欄發表。 疫情期間,他沉入抗疫一線,采寫《政和加強入閩檢查站防疫檢查》《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不誤》等反映政和干部群眾投身抗疫、及時復工復產等稿件在南平電視臺、《閩北日報》等刊播,正面展示當地干群齊心抗疫的精神面貌。2020年,他共在《福建日報》發表圖片新聞8條,在《閩北日報》發表稿件20余條,大部分是利用雙休日、節假日自己騎摩托車拍攝、采訪的。 勤學善思 “天下武功無快不破”“移動優先”,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新聞追求“快”的節奏越來越強。他把新聞要“快”作為一項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借助網絡學習用手機拍攝、制作、發布圖文、視頻,力求隨時隨地第一時間發布資訊。 2020年9月27日,衢寧鐵路政和段正式通車,他在現場拍攝制作的《今天,政和告別無火車時代》短視頻通過單位自媒體平臺發布后,短時間內瀏覽量達數十萬。在中國白茶城正式運營、“政和白茶號”列車冠名首發等新聞現場,他第一時間通過自媒體賬號發布現場報道,獲得各界好評。 他善于捕捉身邊的新聞信息,從小的切入點反映新聞事件的教育警示作用。2020年5月,他采編的《福建一家長炫娃車技》《涉事家長已刪除視頻》等報道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