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訊 “守許這兒媳婦當得是真的好啊,孝敬長輩,照顧長輩是沒話說的。” “近十年來,多虧了守許細心照顧家里老人,老人家才能慢慢恢復。” …… 在浦城縣富嶺鎮上橋村象鼻頭自然村,說起陳家的兒媳婦王守許,村民們贊口不絕,她精心照顧公公陳世權近十年的孝老愛親故事在十里八鄉傳為佳話,也成為了村民們學習的榜樣。2020年,王守許獲評“南平好人”,并入選2021年1月份“福建好人”。 上橋村地處浦城縣東北部,與浙江省龍泉市的花橋村交界,是離富嶺集鎮最遠的村落。全村人口1000余人,半數人口外出務工、經商。早年間,王守許夫婦也同其他人一樣,在江蘇務工,公公婆婆在老家幫忙帶著孩子上學,雖然婆婆身體不太好,但二老互相有個照應,王守許夫妻二人也能安心在外打拼。然而,2012年5月下旬,公公陳世權不慎摔倒導致頸椎斷裂,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生活的平靜,也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收到消息以后,她就馬上辭掉工作回家了。”丈夫陳昌德說,父親住院的一個多月時間里,王守許守在醫院無微不至地照料,經過多次手術治療,病情總算是日漸好轉。出院以后,王守許和丈夫商量,準備不再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照顧公公婆婆,帶孩子上學。2012年年底,婆婆因久病而不幸去世,王守許常常自責照顧得還不夠好,也正是因為失去了一位親人,她對公公陳世權的照顧更加細致入微,生怕再發生任何意外。去年4月,陳世權因患腸道疾病在市立醫院住院半個多月,都是王守許在醫院忙前忙后照顧著。“兒子、兒媳都非常孝順,兒媳婦把我照顧得很好,如果不是她,我這把老骨頭可能早就去見孩子他媽了。”陳世權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守許不僅是家中的好媳婦、好兒媳,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前幾年,多虧了守許幫我及時把孫子送去治病。”王守許的鄰居王大爺說,2016年暑假的一天,他的孫子突然劇烈肚子疼,還惡心想吐,原以為是中暑急忙給孩子吃了家中常備解暑藥,可癥狀仍然沒有好轉。王守許聽到王大爺焦急地喊著孫子的名字,急忙沖進王大爺家,簡單了解情況后,立即騎著三輪車將孩子送到村醫家,經檢查,孩子得了急性腸胃炎,醫生給孩子掛上點滴后,癥狀終于緩解,王守許和王大爺也終于放下心來。上橋村年輕人外出打拼,村中多為留守老人和孩子,回村多年來,幫街坊鄰居接送孩子、幫老人帶米帶菜,送老人孩子就醫或請村醫上門,都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些都是舉手之勞,鄰居之間,能幫的就幫一點。”王守許說。 如今,公公陳世權的身體狀況比較穩定,王守許、陳昌德夫妻二人在村里流轉了15畝土地種植蔬菜,每天運到龍泉銷售,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父母對我們總是給予最好的一切,總是在我們最需要他們的時候出現,現在他們老了,我只是希望可以像以前他們照顧我們一樣,讓他們未來的日子里多一分快樂。”王守許說。(邱春靜 蔡書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