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35歲,中共黨員,南平市松溪生態環境局一名普通干部。在工作中,她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多次受到局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在生活中,常懷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結婚至今,她一直都和公婆住在一起,一家人和諧美滿,從沒紅過臉。在大多數人眼里,婆媳關系是天底下最難交往的,而她和公婆的感情卻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多年來,公婆一直視她如己出,從沒把她當兒媳看待,有什么話寧愿和她說也不告訴自己的兒子,她成了公婆生活中的貼心人。婆婆常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兒媳”。結婚前,她了解到丈夫家庭的困難,毅然拿出自己積攢了多年的積蓄為家里還債。剛參加工作時工資低,她舍不得為自己購買護膚品,總惦記著先給公婆添新衣物,或是買些水果、副食讓老人們嘗一嘗。公公牙齒不好,煮菜時她總是將食物分成兩份,專門給公公燉爛一點,這一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說話嘮叨是經常的,丈夫脾氣暴躁,總是忍不住要和老人爭論。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是對丈夫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雖然有些話可能不好聽,但絕無惡意,要耐心聽,聽完再做解釋,慢慢地消除誤會。漸漸地,她成了家里的“潤滑劑”。晚飯后,她會拉著丈夫和公婆牽手散步;周末,她會和公婆一起去郊外爬山。工作八小時以外,她默默無聞著恪守著“君子入則孝”“事父母能竭齊力”的人生格言,以實際行動為家里其他成員作出表率,贏得了單位同事和親朋好友的稱贊。 2013年夏天,89歲的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躺在家里不能動。當時劉娟剛剛嫁到松溪,聽不懂本地方言,無法與奶奶溝通,但她還是每天幫奶奶擦身翻背、洗臉洗腳,睡前趕蚊子。奶奶不想吃飯,她就每天煮各種北方軟爛的面條、粥給奶奶吃。奶奶去世前,摸著她的頭,將床下積攢了多年的一罐零花錢交給了她,讓她買個戒指留個念想,她滿含熱淚地點了點頭。 夫妻和睦是支撐家庭幸福的頂梁柱。夫妻倆相守十載,他們和睦恩愛,互幫互諒,是家庭里最堅實的依靠。丈夫體諒她遠嫁的不易,她也理解丈夫工作的辛苦。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迅速蔓延,丈夫主動請纓入住縣醫院,24小時奮戰在抗疫一線。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她鎮定地對丈夫說道:“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你就安心前行。”丈夫入住醫院期間,她主動承攬了全部家務,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老人和兩個孩子。每天下班后,采買家里必備物資,回家安撫老人和孩子,抽空煲雞湯給丈夫送到醫院。抗疫結束回家后,丈夫看到憔悴的妻子,心疼地說“你辛苦了,你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最大動力!” 作為一名母親,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再忙,工作負擔再重 ,也從不放松對兩個孩子的教育。她時常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對人要和善、生活要簡樸、對長輩要尊敬。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桃李不言,自下成蹊,在她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兩個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小小年紀充滿了孝心、愛心、上進心,有什么好吃的都先拿給長輩,7歲的姐姐更是懂得謙讓,幫媽媽照顧弟弟,是媽媽生活中得力的小助手。 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她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她卻在平凡生活中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展現了她孝老愛親、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