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臨委舊址的志愿講解員 林敬敏 攝 “閩北臨時委員會成立于1927年8月,直屬中共中央領導,陳昭禮任臨委書記。”近日,在建甌市城區序五里43號中共閩北臨時委員會舊址紀念館,今年73歲的講解員沙無濘認真仔細地向參訪者介紹了關于閩北臨委的革命故事。身為烈士后代的她,已不知自己講解了多少遍,年復一年樂此不疲。 中共閩北臨委舊址也是劉葆彝烈士故居,沙無濘是革命先烈劉葆彝的外孫女。1984年,劉葆彝親屬和后代為保留革命圣地,教育后人,自愿將房屋無償贈送給當地政府。1985年,當地撥款修復并將它辟為中共閩北臨委舊址紀念館。1996年4月,紀念館被確定為南平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沙無濘從1986年起,就志愿擔任起中共閩北臨委舊址紀念館的講解員,介紹中共閩北臨委的建立情況及“三一八”烈士劉葆彝的革命事跡,至今有35年了。“我是烈士的后代,講述烈士事跡是我應該做的。”沙無濘說,自己的愿望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知道烈士事跡。 沙無濘的母親劉淑貞是革命群眾,大姨劉靜貞在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從小聽長輩講外公等人的革命故事,現在講述的閩北臨委故事,除了看回憶錄、黨史記錄外,許多是聽外婆和當年也參加過閩北臨委地下革命工作的外公弟弟口傳的。由于父母工作忙,1968年她只身一人從江蘇無錫回到建甌照顧外婆,此后就一直留在建甌。 “閩北臨委的革命先烈在我心中非常偉大,我覺得自己是烈士的后代,很光榮。我能做的就是要努力把革命故事講好,把革命精神發揚光大,激勵大家更愛黨、更愛國家。”沙無濘說,子女也很支持她。擔任起中共閩北臨委舊址紀念館講解員后,她也相識深交了陳昭禮的一些后代,“都是革命烈士的后代,這種感情是特別不一樣的”。 在江蘇無錫的兄弟,也一直支持沙無濘講述閩北臨委革命故事。“只是現在年紀大了,子女都在外地,兄弟擔心我一人在建甌,希望我回江蘇無錫有個照應。”但沙無濘覺得自己身體還行,只要身體許可,就會一直講解下去。子女也會常回建甌看她,挺孝順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來學習黨史,其中一些單位和個人還是從外地專程前來的。近段時間來聯系預約的特別多。”“黨史學習教育”越來越熱,讓沙無濘心里無比高興。(福建日報 范小輝 倪榮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