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蘭,女,1970年11月生,一級教師。她“愛”字裝心,“孝”字刻心。在工作中,她愛崗敬業(yè)、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忠于職守,多次被評為市、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輔導員,榮獲南平市“文明標兵”等榮譽稱號。在生活中,她勇挑重擔、任勞任怨,孝敬老人、養(yǎng)育孩子,用自我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女、為人母、為人妻的職責,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從小父母就告訴她,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孝敬父母更是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父母用行動做出表率,影響著她。了解的她人都知道她是一個責任感強、有愛的“好家人”。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婚前,她的男朋友(丈夫)得病動手術,她不離不棄。陪他治病、陪他康復,不顧一切毅然與男友結(jié)婚。婚后,生活的重任全部落在她一個人的肩上。隨著孩子的出生,生活越發(fā)的不容易,在孩子出生半年后,自己早更、早衰,她忍著一身的病痛,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在父母的幫助下,撐起了整個家。父母的恩情,深埋在她的心中。 前年,丈夫肺部要動手術,為了讓年邁的公公放心把兒子交給她,她安排好女兒及父母,只身陪丈夫去福州治療。在病床前洗臉擦身、喂湯喂藥、端屎端尿,悉心照顧著丈夫。回家后,她邊忙著工作、邊照料家庭,人都脫層皮,可她依舊撐著羸弱的身體挑起家庭和工作的重擔。 單位的領導、同事關心她: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個體弱的丈夫,都囑咐她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別累垮了。她感激大家的關心,咬著牙,硬挺了過來。看著丈夫一天天好起來,她的心也漸漸松了下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八年前,體弱多病的老父親,做了心臟支架手術,而她的弟弟又不在身邊,照顧父母的任務落在她的身上。平日里,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有個頭疼腦熱時,她上完課,找時間陪著上醫(yī)院、買藥、煎藥。父母的生活她時時關心著。 有一次,母親因不慎摔傷致手骨斷裂!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母親,她心如刀絞,怪自己對父母不盡心。住院期間,她跑上跑下、忙里忙外,噓寒問暖,照顧母親。出院后,她常守護在母親身邊,為她洗臉擦身,給老人洗澡換衣。她盡自己最大的耐心和愛心陪父母。 在這些年間母親身體一直不好,后來總不肯做全面檢查的母親倒下了,當診斷結(jié)果是胰腺黏液瘤時,她崩潰了,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失聲痛哭:她愧疚,她對不起父母,她恨自己不能為父母消災延壽。 她不甘、她不肯,盡管當?shù)蒯t(yī)生勸說放棄。她與家人瞞著母親,四處尋醫(yī),不惜錢財聘請醫(yī)生,最后輾轉(zhuǎn)到廈門。由于母親年事已高,加上手術大且危險性極高,醫(yī)生也非常擔心發(fā)癥出現(xiàn),所以她與家人寸步不離、通宵達旦地守護在母親的病床前。她親自護理病床上的母親,面對因疾病折磨得煩躁不安、脾氣古怪的母親,她懷著心疼與愛憐,任勞任怨、無微不至地照料著,唯一愿望就是母親安康。 當母親生病期間,老父親也聾了,這無疑又是個打擊。堅強的她沒被擊垮,鼎力前行!敬業(yè)的她,并未因為家庭的困難而懈怠畢業(yè)班工作。她所帶的畢業(yè)班被評為文明班級,任教數(shù)學科畢業(yè)考成績名列第一。 感恩守望、感恩相隨 多年來,處在這樣的家庭中,面對一個個困難的接踵而至,面對家人的病,她心中也有過苦痛,生活也充滿累與憂,但她一想到他們是自己的至親,他們與自己血脈骨肉相連,作為家中的主心骨,她就堅強起來,不能垮!她勇敢地把這一份責任、親情與義務擔當起來。 包建蘭說:“父母的恩情,丈夫的陪伴,女兒的進步,給了我很多的寬慰。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寶蓋頭遮住了外面的寒風冷雨,一橫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兩撇是在外的人對家的眺望,一個豎鉤把全家人緊緊地系在一起。 家庭是船,事業(yè)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 在風雨歷程中,她一直懷著感恩的心,默默地回報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踐行著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父母的健康是兒女的幸福,父母的幸福是兒女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