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訊 端午節,包粽子。6月11日,筆者在雙溪街道下沙村山哈人家看到,身著民族服飾的畬族同胞圍坐在方桌前,手中箬葉飛舞,棕繩穿梭,一片片清香的粽葉、一粒粒晶瑩的糯米,在畬族同胞的巧手下,轉眼就變成了一個個誘人的粽子。 印象中畬族同胞包的粽子是那種用龍草捆扎成五節的蘆葦粽,我們在下沙山哈人家看到的粽子卻是四角粽。村民王美華告訴筆者,蘆葦粽是順昌大歷一帶畬族特色,而下沙畬族百姓做的是這種四角粽,看來地域不同,山哈人家包的粽子也不一樣。 經濟富裕了,自然是想吃什么做什么。近年來,下沙村提升了鄉村規劃、推進了項目建設、促進了產業發展。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建引領作用,積極融入順昌縣委“一核三線四鎮”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布局。 下沙村將村集體資源入股景區企業管理,獲取盈利分紅,實現村財年增收約50萬元。在此基礎上,還大力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旅游文化名村資源優勢,將畬族文化完美融入美麗鄉村,每年舉辦“三月三”“食新節”等畬族文化節,吸引八方來客,帶動特色民宿、農家樂、休閑垂釣、農產品采摘等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文化交流。 下沙村憑借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和深厚的畬族文化底蘊,打響了“畬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品牌。先后獲評“福建省生態村”“國家水利風景區”等十多項榮譽稱號,走上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盈鄉村”建設之路。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村發展現代農業、休閑、餐飲等產業,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吳藝紅 諶錦賢 鄭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