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實際行動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弘揚孝親敬老精神。 鄭木旺,男,出生于1953年,中共黨員,延平區(qū)洋頭小學(xué)退休教師。他深知父母將兒女養(yǎng)育成人所付出的辛苦,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盡心盡力的贍養(yǎng)父母,本以為能讓父母好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卻沒想不幸接連降落在這個家庭。1995年患有眼疾的父親,經(jīng)過多次手術(shù),眼睛情況還是惡化,最后完全失明,為了重振父親的斗志,鄭木旺耐心陪著父親適應(yīng)黑暗的日子,十年如一日細心的照顧父親,直到去世。2006年,年老體弱的母親開始癱瘓在床,家里二女兒剛出生,妻子脫不開身,只能由鄭木旺一人獨自照顧母親。他不僅對自己父母孝順,還關(guān)心村里的孤寡老人,力所能及的照顧他們?nèi)粘I睢`嵞就米约旱难孕懈腥局约旱呐畠骸⒂H友、鄰里,是當之無愧的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父母的好兒子 自1995年至今長達二十幾年的時光里,鄭木旺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際遇。他的父親被青光眼折磨了十幾年,本以為做完手術(shù)能有好轉(zhuǎn),沒想到1995年的時候雙眼情況急轉(zhuǎn)直下,徹底失明,為了照顧雙目失明的父親,他申請到洋頭村任教,十年如一日細心地照顧父親,直到2005年父親去世;2006年迎來第二個女兒出生的他以為所有的苦難就這樣過去了,美好的生活將會到來,沒想到才時隔一年,身患多種疾病年老的母親,開始出現(xiàn)大小便失禁,之后惡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癱瘓在床。他考慮到妹妹們生活也存在困難,在承擔(dān)起母親所有醫(yī)治費用的同時,堂堂男兒獨自擔(dān)負起照顧、護理母親的全部職責(zé),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護理他都是親自動手,為了讓母親呼吸新鮮空氣,他買來輪椅推著母親外出曬太陽,怕母親生褥瘡,他經(jīng)常給母親換洗衣服被褥。 二十多年來,鄭木旺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有人說,千難萬難,難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不小心流露出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狀況在他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么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xiàn)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鄰里的好幫手 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時,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關(guān)愛幫忙有困難的老人。由于相當多的青壯年農(nóng)民遠離故鄉(xiāng)務(wù)工,洋頭村留守的獨居老人較多,鄭木旺不僅時常到敬老院開展志愿服務(wù),還經(jīng)常到獨居的老人家里,幫他們掃掃地、擦擦桌,幫忙干些農(nóng)活,在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有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一個求助電話,有位村民在家獨居的八十多歲的母親發(fā)生意外,急需送醫(yī)院救治,情急之下想到了鄭木旺,他在安撫對方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老人家中,將老人送到醫(yī)院治療,并墊付門診費和押金,直到老人的其他親屬趕來才離開。 女兒的好父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響著孩子。因此鄭木旺特別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他對孩子從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細致的正面教導(dǎo)。平時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照顧父母,每天他都忙得像上緊了弦的發(fā)條,盡管這樣,只要是回到家他都堅持和孩子互動。傾聽孩子的聲音,注重和孩子的交流,注重自己的言行,尊重長輩,關(guān)心鄰里,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對她們成長的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鄭木旺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此刻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鄭木旺身體力行詮釋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