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累計獻血23500毫升,她不甘心獨享奉獻后的喜悅,于是把身邊親友全都變成了獻血志愿者或者獻血宣傳志愿者。這樣的人一定是具有奉獻精神的,她就是用熱血傳播文明的吳曉晶。 高考結束后,吳曉晶又帶著今年的考生來參加獻血。原本只約了2個學生,沒想到現場來了七八人。吳曉晶是南平一中的一名高中教師,由于高中生在高考后基本都年滿18周歲,達到獻血年齡標準,所以她就倡議同學們前來獻血。 獻血志愿者鄭俊彥說:“因為我的老師本身就在從事獻血宣傳志愿者的活動,也可以說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開始比較緊張,現在慢慢了解了過程,也就放松下來了,并沒有聽說的那么可怕。” 獻血志愿者王麗潔說:“我完全是在吳老師的感召下參加獻血活動,因為她在我們學校大會上有一次作報告,她說獻血的那個針很粗,扎一下又很痛,但是她還是愿意去做。所以我就覺得她是一個特別好的人,我要向她學習。在我第一次獻完200cc以后,后面獻血量就慢慢多起來了。” 吳曉晶老師自從1999年第一次獻血以來,已經累計獻血70次,獻血量超過2萬毫升,相當于50公斤體重成年人的全身血液的5倍。“每次獻血完以后,都會收到血站發來的消息,告知血液合格并且用到哪家醫院的病患身上。雖然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每次收到這個消息,心里還是會有一種隱隱的自豪。”吳曉晶說道。 在吳曉晶看來,血液派上用場是最值得驕傲的事情。這種驕傲,需要更多的人一起感受,于是她自己在參加獻血的同時,也鼓勵身邊人加入獻血志愿者的行列。作為宣傳志愿者,吳曉晶身邊的許多親友,只要血液檢驗合格,大都參與過無償獻血。對吳曉晶來說,一個人獻血100次,遠遠比不上100個人每人獻一次有效果,她的自豪感也來自身邊人領取的一本本紅色證書。(石雯佳 壽洪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