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數十年如一日,將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這一條條蜿蜒的山區公路上,保障道路安全。 盧寶城,男,1966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1983年起在南平市公路局延平分局工作,現任環城公路站站長。從小就與公路結緣,18歲那年,他接過父親肩上的鋤頭,成了“第二代養路人”。從此,他數十年如一日,將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這一條條蜿蜒的山區公路上。 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瓢潑大雨,36年來,盧寶城從未停歇,他用一雙長滿老繭的手,鑄就道路安全。“只有道路暢通,心里才能踏實。”盧寶城用樸實的態度履行著一名道路養護工人的初心承諾,更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山區公路上的“老黃牛” 延平區的公路大部分是盤山路,路面窄、彎道多、臨水臨崖多,遇上暴雨山洪,路面極易出現突發狀況,三更半夜搶修路面,不眠不休保障通暢,對盧寶城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2010年6月,南平市遭受特大暴雨,多地大面積山體滑坡,鏟車無法開赴受災現場,車輛在公路上堵成長龍,被困群眾在暴雨中彷徨無助。手機信號中斷,道路堵塞,支援一時半會無法到位,可災情不等人,時任東坑公路站站長的盧寶城立刻帶上隊友,深一腳淺一腳地趟著泥水來到滑坡路段,一邊是隨時會再次塌方的邊坡,一邊是有可能漫過公路的洪水,他們就這樣迎著暴雨靠著一鏟子一鋤頭干了七天,直至三百多名被困群眾安全回家,滑坡的山體清空,主干道恢復通車,洪災期間所轄路段未造成一人傷亡。 路通了,人歸了,可他卻倒下了。累倒在崗位上,盧寶城終是血肉之軀,多日不眠不休的搶險工作超出了他的身體負荷,疲憊的盧寶城被隊友們送回了公路站。昏睡半宿,盧寶城聽到焦急的隊友議論西芹段油庫受災的消息時,不顧家人和隊友的反對,披上雨衣再次沖往洪災一線。 趕到現場時,油罐已被淹了三分之一。以當時的水勢,這重達40噸的油罐很可能會被洪水沖走,一旦與橋梁船舶相撞,下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無法保障;若是油罐發生泄漏,40噸汽油污染河水,后果更是不堪設想,盧寶城現在想起仍然心有余悸。加固好油罐,和隊友們泡在水中堅守了一個晚上,水退了,油罐終于保下了。 來不及松口氣,災后的公路沿線滿目瘡痍。淤堵的涵洞、倒塌的路樹。顧不上休息,盧寶城大步朝前走,在泥濘的公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如老黃牛般沉重而厚實。 愛崗敬業展現榜樣力量 榜樣是時代的引領,榜樣是看得見的正能量。盧寶城將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公路事業,也用榜樣的力量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環城公路站,擔負著77.3公里城區外圍國省干道的管理和養護任務。該路段路況復雜循環道多、路口多,任務重,車流量大,超載車輛多,經過的車輛常掉落礦泥、煤泥、沙石污染路面,保安全暢通的養護任務重、壓力大。 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暢通,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出工,最后一個收工,對道路的病害進行經常性檢修,實行早檢查,早發現,早修整,消除安全隱患。延平城市建設加速發展,環城公路站面臨著巨大的養護任務壓力,他帶領環城公路站職工加班加點,爭分奪秒保障公路整潔,暢通。所管養片區的路容路貌大為改觀,好路率連續多年保持在80%以上。 “責任”二字重千金 2001年,盧寶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既是一份榮耀,也是一份責任。責任在肩,腳踏實地才能扛得起。 2016年6月,盧寶城被授予南平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同年10月,他作為職工代表參加南平市第五次黨代會;2018年6月,他被南平市委評為第三批南平市廖俊波式好黨員。曾連續24年被市公路局評為先進工作者,2017年6月,被南平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12月,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職工標兵”; 所領導的環城公路站也多次榮獲省、市局“先進公路站”稱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于盧寶城這名普普通通的山區養路工來說,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保障公路生命線的暢通,確保人民群眾出行安全,就是在他所熱愛的公路事業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用熱血和汗水譜寫著勞動者最美的贊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