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村鎮丨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深化精神文明創建 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
2025-06-09 18:04:07? ? 來源:南平文明之光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2025年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繼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俯瞰麻沙 傅心云 攝 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地處武夷山市、邵武市、建陽區三地交界,是八閩著名文化古鎮。近年來,麻沙鎮在黨建引領下,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推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同時,以深化鄉風文明建設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物質富足、精神富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強化頂層設計,筑牢文明創建根基 高位推動,健全機制。麻沙鎮將精神文明創建作為鄉村振興和基層黨建重中之重,納入制度化、常態化軌道。創新建立“主要領導派單、責任領導接單、鎮紀委督單”的問題整改閉環機制,確保創建任務高效落實,2024年累計整改問題234處,整改率100%。 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出征儀式 范世鵬 攝 以上率下,全民參與。主要領導靠前指揮,黨員干部、志愿者主動亮身份、作表率、當先鋒,注重基層黨建和文明創建網格化有機融合,用“微網格”推動文明創建“精”管理,以干部群眾“共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建立網格包村:將全鎮25個村(社區)全部納入包保范圍,由網格長負總責,網格員負責各區域,協同推進文明村鎮創建。 統籌資源,志愿服務。推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與村民建立“1+N”聯系制度,依托智慧建陽app文明實踐點單云平臺,麻沙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六單法”,按照“派單與點單相結合、任務與志愿相結合”的模式,以“群眾點單、所(站)派單、志愿團隊接單”的形式,創新線上實踐活動項目,讓理論宣講、科技科普、文藝演出、義診義剪等志愿服務扎根鄉村,實現志愿服務供給與村民多元多樣需求精準匹配。自點單服務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群眾點單628次,完成派單任務628次,完成率達100%。 深化文化浸潤,培育文明鄉風民風 陣地育人,潤物無聲。麻沙鎮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宣傳矩陣,依托游酢文化廣場、水南村會文廊橋等載體,修建文化故事墻、家風廊等平臺,集中展示30余塊圖文并茂的家風故事、村規民約,生動呈現朱熹、游酢、蔡元定等本地先賢的孝廉事跡、家訓家規及警言警句,實現寓教于景、潤物無聲。 麻沙鎮孝廉文化展示牌 蘇暉 攝 豐富宣傳,營造氛圍。廣泛運用各類載體,強化輿論宣傳,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文明氣息。在集鎮主干道、沿街店面、路口等人流密集場所設置公益廣告,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八不”行為規范等,2021年以來,更新各類宣傳廣告牌380幅。進村入戶宣傳,先后發放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問卷調查、各類宣傳冊1萬余份。利用“書香麻沙”“圓夢水南”“水美交溪”“綠色永興”等微信公眾號,積極收集匯編麻沙鎮工作情況,擴大工作成效,已發布文明創建相關工作文章百余篇,瀏覽人數累計達2萬余人次。 創新治理模式,提升文明善治水平 文化善治,凝聚共識。堅持文化治理,深入挖掘游酢文化、建本文化內涵,融合“麻陽溪千載文脈”,高標準推進廌山書院重建、建本工坊等精品文化項目,為村民提供高品質公共文化空間。同時規約自治,倡樹新風,實現全鎮25個村(居)村規民約全覆蓋,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規范行為、弘揚新風中的積極作用,“約”出文明和諧新氣象。 三治融合,多元共治。創新推行以黨支部+“三治”(自治、法治、德治)+“三平臺”(綜合管理、道德評判、法律服務)+“五目標”(群眾要知道、要參與、要作主、要監督、要滿意)為內核的“1335”新型鄉村治理模式,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2024年依托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25個“吃茶話事”點,共協調解決矛盾糾紛204個、收集意見訴求73條、辦理民生實事69件。 煙雨仙牛灣 陳琦輝 攝 生態塑形,改善環境。堅持以生態治理涵養鄉風文明,以建設“六美”鄉村為目標,根據各村實際制定環帶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任務清單,加強對各村環境衛生、村莊綠化、坑塘治理、垃圾清理、路域環境等抽查,形成問題通報,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2024年開展專項整治活動55次,整治垃圾衛生600余處,清理垃圾500余噸,栽種景觀植被1000余株,店面裝修改造2家、外立面翻新800余平方米、車位規范400余個。 麻沙鎮通過系統謀劃、精準發力,在精神文明創建中構建了新機制、打造了新陣地、培育了新鄉風、提升了新效能,有效激發了鄉村文明內生動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能量。(麻沙鎮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