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文明根脈 育時代童心——五夫鎮探索兒童友好鄉村多維實踐
2025-05-09 18:14:18? ? 來源:南平文明之光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武夷山市五夫鎮是朱熹故里,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近年來,五夫鎮依托豐富的文旅資源,積極探索兒童友好鄉村建設,通過文化傳承、自然教育、農耕體驗、戶外運動等多元方式,為兒童打造一個寓教于樂、親近自然的成長空間。 文化浸潤童心 傳承千年文脈的成長課堂 23.66米高的朱子雕像矗立于文公山下、翠竹青松之林前,左手書卷記載千年智慧,右手捧心傳遞仁愛哲思。廣場直徑50米,寓意著朱子在閩北琴書五十載。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參加莊重的朱子成年禮、敬師禮、祭禮典禮等活動,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小在心中種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每逢節假日,廣場上還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詩詞朗誦會、傳統禮儀展示等,讓孩子們在儀式中學習尊師重道、知書達禮的中華美德。 朱子雕像廣場 南平市婦聯供圖 漫步興賢古街,路旁溝渠清澈,“過化處”“三市街”等牌樓和“紫陽流風”“鄒魯淵源”等歷史名人手書的橫額隨處可見。興賢古街是朱子文化遺存集中地,創于中晚唐,興盛于宋代的古街道,由六個不同名字的街坊組成。古街不僅是一條歷史的街道,更是一座活著的文化博物館。 孩子們穿梭在古街中,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文人雅士輩出的時代。街邊的老房子、古牌坊,每一處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家長和老師可以隨時為孩子們講述背后的故事,讓他們了解五夫鎮的歷史變遷、人文風情。興賢書院里,孩子們化身“小小理學家”,在國學講堂中探討“存天理,滅人欲”的深意。古街中還保留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夫龍魚戲,在重要節日時,龍魚戲表演熱鬧非凡,孩子們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一傳統藝術的魅力,感受民俗文化的獨特韻味。 興賢書院 彭善安 攝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紫陽樓位于屏山腳下,潭溪之畔,屋前是半畝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朱熹的《觀書有感》便是在此處觸動靈感而作。 在兒童友好鄉村建設中,紫陽樓成為了孩子們感受古人生活、體悟理學思想的重要場所。孩子們可以參觀朱熹的書齋及寢室,了解他的生活起居和治學環境,感受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學問的嚴謹態度。通過解讀《觀書有感》等詩詞,引導孩子們思考知識的來源和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朱子社倉坐落在五夫鎮鳳凰巷內,朱子社倉不僅保留著古代賑濟智慧,更創新轉化為兒童公益教育基地,孩子們在這里化身“小小倉管員”,學習物資分類、賬目管理,理解互助共濟的社會價值。 自然賦能成長 田園生態中的探索樂園 在五夫鎮的田野間,哈密瓜觀光種植園格外引人注目。這里不僅種植著香甜可口的哈密瓜,還設置了觀光步道和科普展示區。孩子們可以走進瓜田,近距離觀察哈密瓜的生長過程,了解從播種、育苗、栽培到收獲的每一個環節。在收獲季節,孩子們還可以親手采摘哈密瓜,體驗勞動的樂趣和豐收的喜悅。農業體驗區則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農事體驗活動。他們可以參與到耕地、播種、澆水、施肥等農活中,感受農民的辛勤勞作,懂得珍惜糧食的來之不易。在這里,孩子們還可以學習到各種農作物的種植知識,了解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對農業的熱愛之情。 萬畝荷塘 李直玲 攝 五夫鎮素有“白蓮之鄉”的美稱,萬畝荷塘是五夫鎮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之一。每到夏季,滿池荷花競相綻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令人陶醉。孩子們可以沿著荷塘邊的棧道漫步,欣賞荷花的嬌艷姿態,觀察荷葉上滾動的露珠,聆聽蛙鳴蟬叫,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還可以體驗采摘蓮子,品嘗那清甜的味道。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夠欣賞到自然之美,還能了解荷花的生長習性、蓮藕的營養價值等知識,激發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不覺曉露營地里有霍比特人屋,圓拱形的門和小小的窗戶,錯落分布在草地之上,讓孩子們瞬間化身為霍比特小精靈,在這個奇妙的小屋里開啟想象之旅,或玩著角色扮演游戲,或沉浸在繪本的世界中。這里還有魚躍龍門主題樂園,驚險刺激的滑草項目讓孩子們發出陣陣尖叫,還有充滿挑戰的攀爬架,鍛煉著孩子們的勇氣和體力,在一次次嘗試中,孩子們學會了堅持與克服困難。同時還有萌寵樂園,孩子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各種可愛的小動物,給呆萌的土撥鼠投喂青草,看小黑豬在泥地里歡快打滾;與悠然踱步的羊駝親昵互動。在這里,孩子們學會了關愛動物,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培養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責任感。 創意點亮童年 多元體驗的成長舞臺 植物印染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技藝,五夫鎮將這一技藝引入兒童友好鄉村建設中,邀請臺灣南華大學的賴絮朎老師在這里開設工作室,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學習植物印染的方法,利用隨處可見的葉子作為染料,親手制作出獨一無二的印染作品。在學習植物印染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夠掌握一門傳統技藝,還能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設計出獨特的圖案和色彩搭配。通過實踐操作,他們了解了植物染料的特性和制作過程,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培養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農業體驗區 李直玲 攝 諸子窯是五夫鎮的一個陶藝創作基地,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學習陶藝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拉坯、捏塑、彩繪等。在陶藝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制作“武夷青”瓷器。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還讓他們在藝術創作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在籍溪草堂,孩子們得以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傳統技藝之旅,深入學習中國傳統拓印技術。當一張張充滿古樸韻味的拓片完成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與興奮。他們不僅親手制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更在實踐中體會到古人的智慧與匠心。 每年的環帶青春彩虹跑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活動,隨著揚起的彩虹煙幕墻及一聲槍響,孩子們組成一支支彩虹跑隊伍,在奔跑中被彩色玉米粉染成“彩虹精靈”,沿13.14公里的環鎮綠道奔跑而過,掠過籍溪、朱子雕像、五賢橋與古街土墻黛瓦,將“朱子故里”的生態之美化作躍動的青春符號。這場充滿儀式感的狂歡,不僅是體能的釋放,更是一場關于勇氣與協作的成長挑戰。孩子們手拉手沖過終點線時,彩色粉末在陽光下飛揚,映照著他們臉上比彩虹更燦爛的笑容。 彩虹跑 木頭吉他屋供圖 如今的五夫鎮,正以兒童友好為支點,將千年文脈、田園生態與現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這里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承高地,更是兒童全面發展的實踐課堂。從觸摸歷史到對話自然,從藝術創作到社會責任,五夫鎮用獨特的方式為孩子們搭建起充滿愛與智慧的成長舞臺,讓鄉村振興與兒童成長同頻共振,書寫著新時代的田園童夢新篇章。(南平市婦聯 武夷山市婦聯 江素琴 黃麗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