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水北鎮:一縷文明風 滿鄉皆新景
2024-12-26 17:09:13? ? 來源:南平文明之光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向上向善的文化生活,觸動心靈的學習體驗,親如一家的鄰里之情,煥然一新的街區環境,細水長流的關心關愛…… 近年來,邵武市水北鎮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以移風易俗為抓手,采取村規民約、宣傳引導、積分帶動、示范引領等多種方式,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等工作內容,持續推動文明實踐走深走實走心。 村規民約“約”出新風尚 要改變鄉村風貌,必須從源頭抓起。水北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將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環境衛生等內容納入各村的村規民約。鼓勵大家通過紅黑榜評比的方式,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村民們紛紛表示,村規民約不僅約束了不良習慣,還促進了社會風氣的持續向好,讓鄉村更加和諧美麗。 文化墻發揮村規民約“宣傳引領”作用 “村規民約里這些內容都挺好的,可以約束一些不好的習慣,在全鄉范圍內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自從將環境衛生納入村規民約后,我們村好多人看到亂扔垃圾等行為都會及時制止。”在水北鎮各村的村規民約宣傳活動及各類會議中,大家都表現出很強烈的認同感。 同時,水北鎮將“積分超市”作為落實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載體,將積分與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工作相結合。村民通過自主勞動、參與志愿服務等賺取積分,兌換日常用品,極大地激發了參與熱情。積分超市不僅成為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新舞臺”,也成為移風易俗浸潤民心的“催化劑”。 多彩活動“辦”出精神氣 “在村門口就能看到戲曲演出”“出門走兩步路就能到農家書屋看看書、下下棋”“每逢節日,大家都自發組織起各種各樣的精彩活動”“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高了”水北鎮日新月異的實質性變化,讓村民們無不感慨地說道。 水北鎮以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文化惠民等活動引領文明實踐新風尚,結合重大節日節點在轄區開展各類主題活動,持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鄉村中傳播新思想、培育新風尚。 水北鎮沙雕藝術節開展 龍斗沙雕藝術園,碩果累累的秋收季,南瓜藝術節火熱出圈,榮登抖音南平市景點熱銷榜第二名。秋收體驗活動吸引眾多親子家庭前來游玩、打卡,小朋友們以身著秋收主題服飾,在農田里采收水稻,深刻體會到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趣味南瓜藝術節上,小朋友們以南瓜為原材料進行主題裝飾,創意繪畫,各種各樣的南瓜作品紛紛登場,仿佛置身南瓜的王國。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水北鎮常態化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主題實踐活動。沙雕節、蘿卜節、秋收體驗游、村BA、村晚、電影下鄉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充分展現出群眾由“臺下看”到“臺上唱”的和諧轉變。 示范引領“領”出新風尚 在水北鎮,有這樣一群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在基層一線,他們每逢重要時間節點,就會充實到“紅袖標”“紅馬甲”志愿服務隊伍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我是土生土長的本村人,對本村情況最熟悉不過了,為游客提供服務,保障大家的安全我責無旁貸。”正在龍斗蘿卜樂園服務群眾的志愿者梁伯安認真地說。 和梁伯安一樣,水北鎮的危愛云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時間里幾乎都穿梭在每戶需要幫助的老人家中,忙里忙外,時而去為老人理發,時而組織鎮里志愿者為留守老人打掃衛生,時而化身為“愛心媽媽”,充當著知識的傳遞者及孩子們情感的庇護港。“我想大家一起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讓老人享受到‘家門口’理發的待遇,想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充滿溫暖與快樂的童年,這些在我看來特別有意義。”危愛云說。 志愿服務惠群眾“零距離” 梁伯安、危愛云只是水北鎮眾多志愿者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水北鎮轄區共有130余名志愿者,他們組成七支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隊,以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基點,積極組織開展“為老、為小、為殘、為困、為弱”等特殊困難群眾關心關愛服務活動,以一抹“志愿紅”照亮了與群眾之間的“暖心路”,在開展志愿服務的同時,他們又化作宣講者,面對面與轄區村民共話家常,共談移風易俗、好人好事等先進事跡,讓移風易俗成為人人都可參與、人人都可踐行的一項新風尚。 一縷文明風,滿鄉皆新景。如今,水北鎮的移風易俗工作已全面鋪開,文明新風的“種子”在鄉村大地上生根發芽、全面開花。(邵武市委文明辦 陳思雋、朱哲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