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文化 播植民間之美——非物質文化遺產浦城民間剪紙進鄉村少年宮
2024-12-23 17:56:35? ? 來源:南平文明之光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浦城縣富嶺鄉村學校少年宮自2012年建成以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浦城民間剪紙引入校園,提出了以“剪擷童趣”為剪紙教育的目標,致力于讓學生從一把剪刀、一張紅紙的剪紙活動,體會剪紙獨特的風貌和神奇的魅力,表達生活的樂趣,感受鄉村少年宮的幸福生活。 精心謀劃剪紙教育 富嶺鎮擁有浦城民間剪紙的深厚淵源和一大批民間剪紙藝人,鄉村學校少年宮建成后,學校把剪紙教育納入少年宮重要項目,設立剪紙校本課程、專用教室、展廳,配備1名市級剪紙傳承人專職教師,聘請縣文化館和本土剪紙藝人3人為輔導員。每周開設一節剪紙課,利用晨會、黑板報、手抄報等宣傳陣地,廣泛宣傳“剪紙藝術”的內容和要求。引導學生進行富嶺本土剪紙作品大搜集,并在課堂上將自己收集的作品背景、故事講出,通過討論、展示、交流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浦城剪紙發展歷史及藝術價值。并請本土民間剪紙藝人展示剪紙過程及作品,學習認識剪紙的工具特點和基本方法,激發學生的剪紙興趣、熱情。 鄉村學校少年宮剪紙展廳 熊桂知 攝 定期舉辦作品展 每年一次舉辦“我是剪紙巧巧手”作品展,舉辦了雞年、狗年、豬年、龍年、蛇年的生肖剪紙作品創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福”文化剪紙,“壽”主題創作,婚嫁的“喜花”等。評選“我是剪紙巧巧手”作品,并懸掛在學生日常出入的樓道、教室、窗戶……吸引了全校同學駐足觀看,連家長們都忍不住在花花綠綠的彩紙間尋找自己家的“寶貝”,對孩子取得的成長與進步欣喜不已,剪紙文化的影響也就由校園輻射到集鎮、村莊。 開展“剪詩”活動 富嶺中心小學以“耕讀修身,詩文啟慧”為辦學理念,鄉村學校少年宮引導學生以詩詞為主題,用剪紙的方式,表現出詩歌的意境。書、畫、剪融為一體,通過表現,學生更加深刻理解了古詩,又讓學生們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心中詩意的畫,以剪為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印象,多學科的綜合應用,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并舉辦“我和剪紙手牽手”作文賽,圍繞“剪紙”主題,內容為學生本人學習剪紙的經歷、剪紙作品后面的小故事、我認識的剪紙人……記敘其中的酸、甜、苦、辣。通過活動,不僅豐富隊員們的校園文化生活,激發隊員們熱愛剪紙的興趣,更讓同學們感受到剪紙藝術帶來的快樂。 學生展示自己創作的生肖剪紙作品 吳洵 攝 創新剪紙教育融入各種形式 為了讓剪紙這一古老藝術迸發出新鮮魅力,把剪紙活動和各種形式融合起來,潛移默化對學生剪紙教育進行創新。如:把自己的剪紙作品DIY對T恤衫上,并在“六一”文藝匯演上時行剪紙時裝秀表演,拓展了剪紙的表現材質,還讓學生有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設計剪紙賀卡,為親人朋友親手制作一張剪紙賀卡,既讓孩子們有動手機會,又是一次很好的親情交流;制作剪紙書簽,學生在學習制作方法,更加愛惜自己的書籍。多材質的剪紙實踐活動,讓學生的個性和情感通過剪紙語言來表達,為學生藝術潛能的開掘創造了有利條件。 浦城縣富嶺鄉村少年宮的剪紙教育,通過剪紙的訓練,剪刀,儼然成了孩子們延長的手指,其傳承的是傳統文化的藝術精髓,舞動的是孩子們內心最真、最純的情感,通過剪紙,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及創造力、審美能力、意志品質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起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十多年來,富嶺鄉村學校少年宮共培養剪紙項目學生400余人,其中有3名學生被評為縣級剪紙傳承人,指導學生剪紙作品屢獲殊榮:國家級48人次,省級6人次、市級16人次,縣級近200人次。學生剪紙作品發表于《中國教育報》《東南稅務》《閩北日報》等刊物,入選《童趣飛翔》《童真暢想》《童心敘事》《剪花爛漫》等書籍,作品在中國禁毒、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等公眾號宣傳展示。宣傳報道散見于《光明日報》《福建日報》、東南網等。剪紙教師也經過堅持不懈的剪練、揣摩,創作了大量的剪紙作品,多次參加各級大賽、大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共浦城縣委文明辦 浦城縣富嶺鄉村少年宮 沈立瑤 吳洵) |